虚无之密

古代修行,养生,导引,皆以虚无为法之开头。为何如此?知道意义又如何去用身,体虚。
引经据典也就算了,诸经文法意不出以下几点
虚无之意,现在社会咱们可以用宇宙产生说说,更好明白一些。
修行法义,皆来源于道之造化演化。
万物为有,万物再之前为无,无之前为虚无。且是道之用演化万物,这是顺法演化。
且以道之源摄生,此为逆法固本。
生生之道,在两者共同。
事之以源,皆分二象。不上不下,不左不右求中为道。
是说一切所有物,都是二象为用,二象为用的道理,总的就是阴阳的道理。当在物趋上又趋下之中,存不上不下之意,这就是法的一顺一逆。这就是中间的道理。
道化生万物是以阴阳的道理化生的,
存神固精,都是逆化生道理,逆一时顺一时,身体健康。
这说的都是虚无之后的演化道理。
虚无本身的道理跟阴阳变化不同,万物阴阳化生是“用之道”也就是功能的阐述,虚无阴阳是“体之道”,虚无本身的阐述。
奉生身,养身体的道理,也得虚无中有道存在。这是接上,我们当下变化的身体。所以用的只是无的道理。并不是虚无。
我们是生命,生命是用的存在,完全不用不符合当下养生的需要。
无道理中含化生之道,这就可以是养生之道了。
你们还记得自己小时候,不会走路之前出生之后的状态吗,多多回忆那种感觉,那就是养生的方法。
有身体不控制为体,无智无知为用。好奇却不去明白为心态。呼吸绵绵,忘之不觉。
这是用无的道理养生的方法。
坐忘,而无身,无身则身中神气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各回各家,生命健康。
配存神而不知,微知用而微火,大知用而大火,不知而养阴。水火消息的道理。
如若不信,何妨一试,你当闭目想大火烧身,身且自热,若闭目身如冰冻,自然而凉。这是心变动用的道理。
虚无之道,无且无道之道。
身无用全然返归,我不知道。
至于为什么,当下以虚无称无之道,都是因为,人们会把眼前脑海当中的黑暗当成无,所以又称,把这些所谓的无虚掉,也就是常说的虚无。

重点:这是一种基础的(方)法,但不是符合所有人,体质未壮实前不要走虚无的方法。
未壮实,当求实,求阳,求得用。所以以锻炼,养生,导引为主。
壮实之后才化虚。实求虚的道理。
但是可以微微取方向,人得静,得清静,静且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