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武器】13:“白鹭”级“奥克兰”号护卫舰


85年前,1938年6月30日,英国“白鹭”级护卫舰“奥克兰”号下水。

“白鹭”级护卫舰(Egret-class sloop)诞生的目的是为船队提供远程的护航,是“麻鸦”级护卫舰(Bittern class)的放大版。与“麻鸦”级一样,“白鹭”级共建造了3艘——“白鹭”(HMS Egret,L75)、“奥克兰”(HMS Auckland,L61)和“鹈鹕”(HMS Pelican,L86),她们都于1938年下水。

“白鹭”级配备有4座双联装102mm高平两用炮,比“麻鸦”级多一座。“白鹭”级的副武器为一座四联装12.7mm维克斯Mk.II水冷重机枪,位于她的中后部;由于前级“麻鸦”级可以携带至多90枚深水炸弹,“白鹭”级大概也有类似反潜能力。


“白鹭”级配备有FKC防空火控装置(Fuze Keeping Clock),这是一种专为定时引信设置引信延迟的装置,配备由陀螺仪水平校准器,由“白鹭”级舰桥后方的测距仪给甲板下的FKC提供敌机的高度、方向、速度参数,FKC则向火炮提供敌机的仰角、偏角和引信延迟时间,102炮的装填手再将炮弹放到引信设置托盘上,它会将炮弹的发条调整为计算出的炮弹飞至目标的时间。

“奥克兰”号性能参数

排水量: 1200吨
长: 84米
动力系统: 双轴蒸汽轮机,3600蒸汽马力
最大航速: 19.25节(35.65km/h)
船员数量: 188人
武器:8×4英寸(102mm)Mk XVI高平两用炮舰炮,安装在4座双联装Mk XIX炮座中,俯仰角-10°~80°,初速811m/s,射速3~4秒/发
四联装12.7mm 维克斯Mk.II重机枪

服役历程

1937年3月5日,苏格兰敦巴顿的威廉·丹尼兄弟造船厂收到命令,建造一艘多用途船只。1937年6月16日,该船铺设龙骨,她原本是作为一艘围绕新西兰作业的测量船建造(可能“白鹭”级也是这样),然而随着战事的临近,她在建造期间被改为具备护航和反潜功能的护卫舰。

她原名“苍鹭”(Heron),但在1938年6月30日下水时被重命名为“奥克兰”(Auckland),后者是新西兰北岛的一座城市。1938年11月16日,该船进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役。

二战爆发时,“奥克兰”正位于南非的西蒙斯敦,她被临时命令搜索南大西洋上的敌人,随后将SL9船队护航至英国。1940年1月,她在北海担任从英国至挪威的护航船只。4月,她参加了登陆挪威的行动,行动失利后,她协助从纳姆索斯和安达尔斯内斯撤离部队。

1940年5月,她转移到地中海并作为红海的护航船只。1940年9月20日,在一次护航行动中,奥克兰向5架向其投弹警告的意大利飞机开火,并至少击落其中3架。1941年1月,经过进一步的改装,奥克兰加入了地中海舰队。4月,她参与了卡索斯海峡的一场行动,保卫了船队免遭一次意大利驱逐舰的袭击。
沉没

1941年5月,她开始前往北非托布鲁克的船队,此时托布鲁克正被德意联军围攻。1941年6月24日,“奥克兰”与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护卫舰“帕拉马塔”号(HMAS Parramatta sloop,U44)一起护送“巴尔马哈山口”号油轮前往托布鲁克。

当晚,她们在托布鲁克海岸附近遭到近48架Ju-87“斯图卡”的俯冲轰炸。“奥克兰”号多次被炸弹击中并断裂沉没,她的船员弃船逃生。她的大部分船员(188名中的162名)都被“帕拉马塔”救了下来。


“奥克兰”号图片较少,收集不易,希望大家能点个赞、关注up,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