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姆河&布鲁西洛夫攻势
上回说到,德国在凡尔登地区流尽了鲜血也没能靠近一步,躲在战壕后一年多的英国人觉得自己又行了,当时英国人是这样想的——
英国(激动地语无伦次):兄弟们,我发现了一个可以扭转整个战局的关键点!
法国:(翻白眼):如果你还是打算通过你做的菜感化他们那大可不必了,如果你的意思是下毒那当我没说。
英国(没理她):这样的,堑壕战的缺点就是过于僵化,一旦我们集中全力突破了一个点,那么整个战线就会全盘崩溃,击败德国指日可待啊。
沙俄:(清晰可见地迷茫):啊?额?哦……那可得快点,我觉得我可能撑不了太久。
英国:(拍胸脯保证):如果我计算没问题的话,今年年底战争就可以结束了。
塞尔维亚:(因为刚亡国所以不太好意思说话):内啥……能不能把希腊拉进来,要是他被德国拉走了可就完了。
英国(不屑):急啥,就算我们不进攻,饿也能把德国人饿死。
沙俄(虚弱):快点……
英国(无奈):行吧,我透个底,我们具体计划是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发起某段重要攻势(当时协约国几乎没有情报共享)
说归说,英国人还是开始准备将希腊拉下水,那就是我们下一期的内容了。
英国人准备在索姆河地区发动攻势,尽可能多的杀伤敌军并且推进,让战场尽可能远离法国本土。
英国提前进行了一周的炮火准备,发射将近100万发炮弹,把德军打的抬不起头来。不过有点小缺陷,就是进攻前的4个小时完全没有炮火准备,让德军有了充分的时间架好机关枪,第二点小缺陷就是,在当时已经拥有可以打出600发子弹的马克沁重机枪面前,英国人智慧地采取了上世纪(19世纪)的战法——步兵排队方阵攻击。因此,想必英军的伤亡有点高,一天区区六万而已。
英法联军56个师齐头并进,突破德军第一道防线。(图上蓝色实线那条)但是在第二道防线面前卡住了(第一道防线一半不是太重要的,压轴的第三条甚至第四条才是重头戏),于是他们使用了一种带着机枪和机炮(你都知道有机枪了你还用排队枪毙战法)的履带车,这种玩意因为被士兵误以为是装水用的水槽,于是被称为“tank”,也就是二战中大名鼎鼎的坦克。不过现在这些坦克有些稚嫩,经常出现一些车炸枪炸履带炸一惊一炸,壳崩炮崩(炸膛)心态崩蚌埠住了的小场面。
英法联军经过努力,突破了德军第二道防线,再次前进数公里,但是在第三道防线面前死活攻不下去了,加上凡尔登地区的大雨是公平的,索姆河地区也下起了大雨(不过没人为他们炸乌云)双方伤亡100余万但收效甚微,但是正如我们上期说的,接近的伤亡比对德国来说就是失败。想象一下,如果1918年的皇帝会战,德军在12公里前起跑,会不会在美国人赶来之前打进巴黎呢……
说回东线,趁着德军重点放回西线,被打得节节败退的沙俄也觉得自己可以拯救一下了。为了支援盟军在西线多点发起的攻势,沙俄将军布鲁西洛夫向沙皇提交了自己的方案——进攻,收回几个城镇并且重创敌军。而他的同行阿列克谢却认为,应该以防守为主,我们还原了他们的部分对话
布鲁西洛夫:看看这份计划,沙皇殿下,我们将向软柿子奥匈帝国发起进攻,拯救我们的另一个软柿子盟友意大利。
阿列克谢(捂脸):别扯淡了,我们部队的实力就跟蟒蛇的毒性一样强大。现在先防着吧,进攻就是去送人头!
布鲁西洛夫:管他呢,我的计划不一样!别等了大兄弟,再等一年我们沙俄就要姓苏了。
阿列克谢:(疑惑)啊?什么?
布鲁西洛夫:没啥,总之,就这么定了吧?沙皇殿下?
尼古拉二世:行吧
俄军西南方面军(乌克兰地区的)57万人在450公里宽的战线上(相当于每米1.3人)发起总攻。以前的炮火准备是非常长,但是过于分散而无用的,现在布鲁西洛夫的炮火准备短暂而精确,总能一发入魂摧毁敌军的战壕(战壕可不是土沟子,同盟国的战壕跟地下城市似的),然后多点突破,没有佯攻全是主攻(其实就是平推,只不过前几年沙俄总喜欢集中突破罢了)
沙俄推进距离不太多,但是成果很明显——沙俄以损失五十万人的代价俘虏或打死打伤同盟国145万人,直接导致德军凡尔登战役的失败和索姆河战役不能全力打退敌人,同时也代表了那个摇摆不定左右横跳,出尔反尔而又能力不足……的罗马尼亚正式加入协约国向同盟国宣战(打赢了有领土好处嘛)。关于罗马尼亚,希腊如何加入协约国,以及被我们遗忘的战场——高加索跟中东战场究竟如何了,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