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监测仪
溶解氧是指在水体中溶解的氧气分子的数量,是评价水体水质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具体来说,水中存在溶解氧可以支持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呼吸,并且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溶解氧监测仪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使用溶解氧监测仪之前,需要了解溶解氧在水中的来源和变化。溶解氧的来源主要有氧化和光合作用等方式,而溶解氧的变化则会受到水体温度、水压和水流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水体余气是影响溶解氧测量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水体余气是指水中除溶解氧之外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这些气体通常会随着水流在水体中流动,而造成水中氧气的测量与真实的浓度不相符合。因此,在使用溶解氧监测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确保水体余气被完全排除。在使用溶解氧监测仪之前,可以将探头提前浸入水中几分钟,并将探头布满自来水或水中直接通气一段时间。这样可以排除探头上粘附的空气,并减少水体中余气的存在。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深度。测量深度的选择应该考虑到所研究水体的水文结构和水动力条件,以及水中氧气的分布情况。一般情况下,水层较深的位置越容易存在气体冷却和溶解氧下降的现象,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深度测量,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后,需要进行现场校准。现场校准是指将溶解氧监测仪的测量值与同一水样中的溶氧度进行比较,以判断溶解氧监测仪是否准确。现场校准可以通过在现场用市场上的溶氧仪进行测量,同时校准溶解氧监测仪的读数,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溶解氧监测仪在水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研究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使用溶解氧监测仪时,需要注意水体余气对溶解氧测量结果的影响,釆取适当的测量深度和现场校准等措施,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