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拳师犬到阿贾克斯——未来是重型步兵战车的世界吗?

本人在上周六的直播中,结合了目前城市战斗的特点讲了讲重型步兵战车的事情。不过,这两天又有观众提到了英国的阿贾克斯,德国的拳师犬和以色列的雌虎三款重型步兵战车,这些重型战车不但装甲厚重,而且火力强大,在欧洲普遍性坦克衰退的情况下,这些车辆的进入似乎有“重型步兵战车一统天下”的趋势。那么,未来真的是这些体重普遍达到40吨级的重型步兵战车的天下吗?而欧洲国家为何要装备这样的重型步战车呢?以色列则是为何要把雌虎的火力升级到大毒蛇30mm机关炮呢?请让我们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重型步战车需求国的优势分析
1、新时期军队规模削减下应对常规军事威胁和非常规军事威胁的选择
我们知道,自从阿奇扎里特开创了重型步战车以来,重型步战车就是有效应对城市交战的武器,坚固的装甲车身能足够抵御大部分恐怖分子的轻武器袭击。不过,在冷战之后,各个国家都迎来了漫长的装备削减和人员裁撤周期,以联邦德国为例,冷战结束时拥有超过2350多辆豹2坦克,国内预备役部队可以在48-72小时完成动员,但2020年仅存不足300辆豹2坦克,且只有三分之一可以随时启动作战。欧盟国家大部分与之相似,冷战后普遍大量裁撤装甲力量和人员,这样一来,这些国家研发重型步兵战车的时候,就不仅要考虑海外行动时城市作战的需求,更要考虑以少量的装甲力量应对常规军事威胁——尤其是冷战后各国保有的坦克普遍稀少陈旧的情况下。这样一来,如今的欧洲国家就很难如冷战时期编制坦克,步战车和机械化步兵均衡的地面部队,缺乏足够坦克压阵的部队,往往唯一的重型装甲力量就是重型步战车。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必须让重型装甲车拥有足以胜任装甲对决的能力,因此在2010年后,美国的斯特瑞克第二批次,阿贾克斯,拳师犬,雌虎和俄罗斯T-15改进型都有明显提升自身火力的表现,尤其是配备了足以摧毁装甲车的40埋头弹火炮、57mm火炮和反坦克导弹,而不是早期阿奇扎里特和斯特瑞克仅有机枪作为自己的火力。这都是兼顾常规军事威胁和非常规军事威胁的共同体现。

2、新时代反坦克需求下降,保全士兵需求增加的选择
长期以来,欧洲人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自然是苏联高达50000辆的坦克储备,所以为了对抗苏联的装甲洪流,北约诸国也配备了大批先进的坦克。然而苏联解体后,《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签订,使得俄罗斯一夜间消灭了自己30000多辆坦克的储备,余下的坦克也大部分暴露在露天环境风吹日晒,如今的俄罗斯只拥有1500辆改装后的T-72B3/B3M,约500辆的T90A/AM,500辆左右的T-80BV/BVM/80U,及100辆T-14和不明数量的T-72A,T-62M可以作战,总可用坦克不足3500辆,还不如中国和印度的保有量。在俄罗斯坦克数量急剧减少,且缺乏打大规模陆地作战的经济基础和人力基础的情况下,欧洲自然不会在装甲兵力上下太多功夫,而城市作战和非常规作战中,坦克又不足以充当步兵坚实的移动要塞,就算增加了城市战斗组件也不过是拥有120mm火炮的BMP-T战斗车。这样一来,随着强敌瓦解,作战环境改变,只能作为突击力量的坦克就失去了它主要驰骋的舞台,而能够有效在城市战斗保护如今宝贵的士兵,并具有足够的野战能力的新一代重型装甲车成为了如今替代过去重型坦克和轻型装甲车的不二之选。

3、新时代模块化车辆发展的选择
由于规模缩减,反坦克需求下降,非常规作战需求增加的共同影响,欧洲国家在议会制政体控制总员额和装备的情况下,需要不增加车辆和人员就遂行更加复杂的战斗需求。既然装甲车总量被局限了,那么就只能在模块化上下功夫,此时重型步战车宽大的空间就成了模块化最好的平台。如德国的拳师犬装甲车的可用空间高达14立方米,可以在1小时内通过更换模块,实现车辆在运兵车、步战车、侦察车、指挥车、抢修车、急救车、观测车、雷达车、迫击炮车等十多个角色间转换;而英国的阿贾克斯也有类似的特点,可在侦查和战斗车、指挥车、运兵车等多个角色间通过更换模块实现。这样一来,只需要采购议会规定的车辆数量,再配合较多的可换模块,就可以让战车如模块化步枪、LCS模块化濒海战斗舰一样在多个角色间变换。



欧洲重型步战车的劣势分析
1、单价飙升
冷战以来,随着各国军事采购大量减少,各国军火商的收入也随之下降。但是,为了满足开发先进武器的资金投入需求,仅靠有限的国家补贴是不够的,那么一来先进的武器单价就会分摊更高的研发成本和利润水平。以2018年澳大利亚购买211辆拳师犬战车花费21亿欧元计算,一辆拳师犬战车折算为人民币可达7820万人民币,而同年中国和尼日利亚签署的枭龙战斗机才7000万人民币。所以先进的重型模块化步战车在较少的采购水平下,必然面对高昂的单价。

2、模块化的“短板效应”
我们知道,欧洲新式重型步战车主打模块化。但是,模块化的一个要求就是所有的模块都必须拥有相同的接口,否则不可能在1小时内完成更换。但这样一来,就势必要求所有的模块舱室都按照尺寸最大的模块设计,并保持接近的的重心分布。同时,因为所有的模块化战车都需要保持随时更换为另一种模块的设计,意味着不能够在装甲输送车、急救车这样的车型上通过简配子系统来降低成本,所有的底盘哪怕是只带一个12.7机枪的型号也要一样的成本,这样再一次提高了整体采购费用。

3、不利于规模化
在上面我们提到,如今的模块化战车主要是因为较少的采购订单,和较为复杂的作战任务共同导致的,但是,当我们的采购数量较多(超过1000辆)的时候,模块化带来的单价上升和短板效应就会导致综合总成本大幅上升,此时反而不如单独设计每一个车型更有性价比。LCS濒海战斗舰失败的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过于复杂的模块化放大了单价,在大量采购下不具有性价比导致的,以至于还不如设计专门用途的护卫舰。
4、重量增加导致不利于战术和战略机动性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如今的装甲车辆中,超过25吨就难以通过自身浮力进行无准备浮渡江河湖泊;超过30吨就难以运用廉价的涡轮螺旋桨运输机输送,而超过单车40吨,意味着伊尔76(最常见型号,不包括最新型)那样的运输机也无能为力,所以尺寸越大,越难以进行远距离投送。


不同的装备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根据我们的分析可见,欧洲如今流行重型步战车,是基于苏联解体后,欧洲常规武装力量大幅缩水,传统战争形态减少,非常规战争增多而产生的特殊产品。它针对的就是欧洲“总量有限,一车多能”的特殊采购需求,而非“大量采购以应对传统机械化集群作战”的产品。所以,我们要根据每个国家的需求特点来研判各国不同的采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