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些随想
手稿中翻来覆去的繁琐分析,不是为理论而理论,只是为充分暴露哲学层面的本质,以便对现实进行更高层次和更深层次把握,从而全面反映现实运动的轨迹和趋势。 没有实际内容和实体内容的理论,就如黑格尔的辩证法一般,是非批判的和无力的。马克思没有专为研究逻辑而研究,他对经济理论、哲学理论的批判全部建立在现实基础上。在他那里,全部的哲学思辨是实体的思辨,是传统哲学和经济理论的非理论化。 在资本论中的全部开始基础就是以黑格尔的对象化方法论,撇开其原本的单纯思想形式,转而在现实中找到根据,对商品概念进行深入分析。 商品的交换概念内涵于商品概念的本身,而交换即是对象化的开始,一种商品的价值由另一种商品来体现,两种商品互相体现即是互相肯定,正因为有与自己本身不同的商品存在,自已的价值才能得到确认;同时又是互相否定,因为这种对象化使一种脱离了两种商品本身特殊本质的超脱本质生成了,即一般的交换价值产生了。 从这种最开始的辨证运动开始,从特殊商品到一般商品,从一般商品到一般等价物,从一般等价物到神秘的价值增值,再从神秘的价值增值到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一切环节即是不断的否定,是否定之否定。 从特殊商品开始,在不断的扬弃中,从特殊商品出发的逻辑运动似乎又回到了特殊商品本身,但是在更高层次和更现实的基础上完成了其本质形态的回复,是在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回归。 在这个完成形态里,特殊商品从人的劳动力外化的产物,转化为人的劳动力的异化本身。 这种全部的运动不仅仅发生在思维领域,更是发生在现实领域。诚如马克思所言,思维的东西,无非是现实的东西经过人的改造而移入人头脑中的形式罢了。 唯有哲学思维,才是思维把握现实的有力武器,离开这种以现实为分析基础、在一切精细环节上全力实现外部现实内部化的思维运动,那么思维本身将寸步难行,必将陷入自我否定,其否定链条的最终阶段就是变成黑格尔所谓的、但在实际上是虚幻的绝对理念。 而对这种自我否定的思维的批判性扬弃,就是唯物辩证法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