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大家分成两部分轮唱一首歌曲的时候,就是模仿式复调
贝多芬286、在学校,大家分成两部分轮唱一首歌曲的时候,就是模仿式复调

织体(百度百科):…
…织、体、织体:见《贝多芬282~285》…
复调
…复:见《欧几里得133》…
(…《欧几里得》:小说名…)
…调:见《牛顿35》…
(…《牛顿》:小说名…)
复调简介
就是有两条 或两条以上的 各自独立的旋律 构成的音乐形式。
…旋、律、旋律:见《贝多芬71》…
…音、乐、音乐:见《欧几里得146、147》…
…形、式、形式:见《欧几里得13》…
这里以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Bartok)的一首小提琴二重奏为例,
两把小提琴各有一条旋律,
合在一起又是个和谐的整体,
…和、谐、和谐:见《牛顿37》…
请仔细分辨这两个交错叠置的旋律线条:
谱例三:巴托克44首小提琴二重奏《哀歌》
曲例三:巴托克44首小提琴二重奏《哀歌》
…巴托克(巴托克)一般指巴托克·贝拉…
…贝拉·维克托·亚诺什·巴托克(匈牙利语:Béla Viktor János Bartók,1881年3月25日-1945年9月26日):出生于匈牙利纳吉圣米克洛斯(今罗马尼亚境内),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匈牙利现代音乐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钢琴家,民间音乐学家。
他的很多创举剧烈震动了整个20世纪艺术圈,
一些专家们甚至坚信他的才华可以与贝多芬相提并论…


下面这一首是《卢森尼亚之歌》,同样是巴托克的作品,
一条旋律先出现,在低音声部轻轻地呢(ní)喃(nán),第二条旋律稍后在较高音区吟唱。
谱例四:巴托克44首小提琴二重奏《卢森尼亚之歌》
曲例四:巴托克44首小提琴二重奏《卢森尼亚之歌》

至于三条、四条旋律构成的三声部、四声部复调,或者更多声部的复调,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声、部、声部:见《贝多芬234》…
复调音乐本身包含两大类型:对比式复调 和模仿式复调。
…对、比、对比:见《牛顿122》…
…式:见《欧几里得132》…
不论是几个声部的,都可以根据这两种类型来划分。
…根、据、根据:见《欧几里得115》…
对比式复调
对比式复调
指两条 或更多的交织、重叠在一起的旋律,
它们各不相同。
前面举例的巴托克的“卢森尼亚之歌”,其中的两条旋律就是不同的,它们之间形成了对比。
这种由不同旋律构成的复调,称作对比式复调。
另一种类型叫做模仿式复调,
它的特点是两个 或三个声部旋律相同,
只是因为在节奏上稍稍错开,
…节、奏、节奏:见《牛顿87~88》…
构成了互相交错的复调关系。
…关、系、关系:见《欧几里得75》…
因为这节奏上的错开,我们听到的就不再是一个线条 而是两个或三个线条了。
模仿式复调
下面这首 巴托克的小提琴二重奏《滑稽曲》的开始部分,就采用了模仿式复调技法。
两个声部(也就是两把小提琴)演奏同样的旋律,
但出现的时间不同,
…时、间、时间:见《伽利略10》…
(…《伽利略》:小说名…)
形成第二小提琴(第二声部)对第一小提琴(第一声部)旋律的模仿:
谱例五:巴托克44首小提琴二重奏《滑稽曲》
曲例五:巴托克44首小提琴二重奏《滑稽曲》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都应用过这种复调形式。
…应、用、应用:见《欧几里得181》…
比如在学校,大家分成两部分,轮唱一首歌曲的时候,就是模仿式复调。
冼(xiǎn)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有一首《保卫黄河》,歌词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也采用了这种手法,有效地造成了此起彼伏、一浪追一浪的效果。
在一部作品中,作曲家常常会采用各种不同的织体,使音乐获得变化和对比。
…变、化、变化:见《伽利略10》…
德国作曲家亨德尔(Handel)的清唱剧《弥赛亚》中,有一首精彩的合唱《哈里路亚》,就是一部在织体上变化丰富的杰作,
单声织体、对比式和模仿式复调织体、和声(两个以上不同乐音混合在一起,就构成和音)织体不断交替出现,造成了音响上的大起大落 和鲜明的情绪对比。
“离开了和声伴奏,主旋律就成了单声织体,
而离开了主旋律,和声伴奏便没有什么意义了。
请看下集《贝多芬287、一首有伴奏的歌曲,通常就是和声织体》”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