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你准备好了吗?
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为474万人
计划招收110万
其中推免研究生人数为17万
将有364万考生面临落榜
录取比例接近5:1

站在四月的末尾,2024考研的汽笛早已鸣响
有多少考研学子前赴后继,彷徨在考研路上
漫漫长路,是怎么样的荆棘遍布、坎坷征途
没有硝烟的“战场”
一.思考好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考研?
知道自己要什么,比知道自己要去哪更重要。考研已成为大学生的关键性话题,很多同学从大一刚来就立志要考取更高学府的研究生,也有很多同学是因为家长的期待,学长学姐的示范,或者周围同学都准备考研而自己不知道做什么也选择随波逐流去考研,又或许是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还没有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如果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考研,便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忍受备考过程中的孤独和艰辛,没有耐心去面对暑假复习时的炎热和烦躁,没有信心去面对无数学子报名的压力与恐惧,没有定力抵制周围其他同学工作赚钱的诱惑,遇到一点挫折便溃不成军,主动放弃。因此,同学们在开始考研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为什么考研,一旦决定考研,就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
二.制定好两个规划
01 制定好考研目标高校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好高骛远。
2023届考研的学长们不断传来喜讯,在恭喜祝贺的同时,别忘了“充分利用”他们身上的考研信息。如本学院上一届学长们都报考了哪些学校,复试分数线是多少,上岸率高不高,复试有没有“坑”。仔细阅读想报考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简章,查看招生计划里你想报考专业的统招名额和推免名额,再看一下往届的报录比,综合评估上岸难易程度。在选择院校时,不仅要看学校的排名,还要看报考专业的排名,通过查看该院校的网站、咨询老师和学长学姐等方式来了解该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可以通过查阅该院校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方式来了解该院校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好学校人人都想考,但名额就那么多,是否能报考,还需要充分评估自己的实力。一方面,你需要了解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术成就、语言能力等,另一方面,还需要评估自己学习专注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大家可以在选择院校初期,制定不少于两个梯度的目标院校,一个是自己理想中能够提升学历层次的,但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尝试的院校,一个是与自身水平基本相符的院校,在10月份考研报名时,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最终确认。
02 制定好考研复习计划
复习不是一盘散沙,要学会以线带面聚沙成塔。
复习考研时会发现,要学的内容很多,每天的时间很零散,尤其是还有专业课安排的时候,往往今天学一点数学,明天学一点英语,后天学一点专业课,知识点无法承上启下,又非常容易被遗忘,毫无章程没有效率。因此我们需要提前把复习计划做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复习安排,把零散的知识点“串”到一起。

3月-6月,基础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对照考研大纲梳理各科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复习,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此阶段要注意学习的连贯性,可以有不懂的“疑难杂症”,但不能因觉得某一科很难而在换不换考研目标之间来回摇摆,今天想我要考专硕,明天又想还是考学硕,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7月-8月,强化复习阶段。这一阶段正值暑假,已经结束了上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和期末考试,有相对完整的两个月复习时间,是考研复习的“黄金阶段”。要利用好这个阶段,把各科知识按前期梳理出的体系完整的学习一遍,前期遇到的“疑难杂症”尽量在这个阶段彻底消化。
9月-12月,冲刺模拟阶段。经过前期对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的全面复习,在这一阶段要用“实操”来掌握自己运用这些知识点的能力。可以准备10-15套历年真题来进行模拟考试,注意找整块的时间来进行,中途不要轻易打断,练习自己在考试过程中的时间分配能力。模拟考试后一定要对错题进行整理和学习,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点。
如果复习进度没有跟上计划,也不要过度恐慌,就像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事情也不可能完成的滴水不漏。只要方向是正确的,那就勇敢的继续前行。
3.处理好三个关系
考研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重心过度偏移可能效果适得其反。考研过程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做一个“健康”的考研人。
1.处理好考研复习和专业课学习的关系
很多同学在进入大三下学期时,就开始全身心的复习备考,甚至占用正常的课程学习时间来复习考研的内容,这样很容易导致专业成绩的大幅度下滑,甚至出现挂科。考研的复习固然重要,但我们需要认识到考研和专业课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领域,考研是在专业课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而且考研的知识点也是从专业课中选取的。因此,学好专业课是考研成功的重要前提。在考研备考期间,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专业课的学习时间,但不能完全放弃,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时间,例如安排每周一定的时间用于学习专业课,同时在复习考研的过程中温故知新,做到既复习考研又不落下专业课的进度。梳理培养计划和学分要求,看每个版块是否能够按规定完成学分,尤其是下半年的课程,一旦挂科会导致毕业前没有重修机会,即使考上了研究生,无法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也不会被录取。
2.处理好学习节奏和正常生活的关系
很多同学进入考研复习阶段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班级活动不参加,手机消息不回复,经常处于“失联”状态。甚至有时会出现连续高强度熬夜学习,既疲惫不堪又毫无效率。我们需要认识到学习和生活是相互依存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充足的休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固然需要时间的长期积累和不断的投入,但“大水漫灌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学习节奏均不可取,我们要合理规划学习和生活的时间,避免出现过于疲劳或过于松懈的状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关注下身边的事情,以免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填报,和班级脱节。适当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考研备战到最后更是一场体力战,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
3.正确处理好备战考研和就业的关系
很多同学一旦决定考研,就一门心思只准备考研的内容,对于就业的各种信息充耳不闻,不仅没有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也错过很多好单位的招聘。一旦考研失利,想找工作时发现,自己的就业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过关,又已经错过了秋招的黄金期。我们需要认识到备战考研和准备就业并不是彼此矛盾的选择,无论是选择考研还是选择就业,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因此在备战考研的同时,也要积极准备就业,合理规划时间和精力,在提高自己学科素养的同时,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如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同时关注求职市场的动态和需求,提前了解企业招聘要求和岗位技能要求,以满足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我强烈建议考研同学关注秋招招聘信息,可以与自己心仪单位签约,待到考研拟录取之后,可以无偿解约,这相当于给自己的未来加了一道“双保险”。

更多考研资讯,可关注公众号——树蕙考研
关于深圳大学考研问题可以私信小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