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43):“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与观测致使的波函数坍缩(下)”

2022-11-07 13:17 作者:芙娜F伊斯卡-Official  | 我要投稿

书接前文,在上篇文章中已经以图例说明了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并指出了量子轨道——波函数的形成原因之后本文说明观测为何会致使波函数坍缩。

首先我在之前的文章《“40”观测》中已经说明无论是主动观测还是被动观测,观测行为本身都是以我们人类为首的能够进行观测行为的观测主体与世界上的各种物质、物体等被观测者间产生源质、能量、源质能量团的传递,由此互相影响对方并对对方、对对方的源质、能量、源质能量团产生影响,由此改变、干涉、掌握并了解对方大致状况的一种行为。

观测行为本身不是在精神层面,而是会在物理层面确实地对观测者与受观测者双方同时产生大小相当效果相反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具体而言就是会使得源质、能量、源质能量团在观测者与被观测者之间转移使得观测者与被观测者——构成他们的源质能量引力场中的源质、能量、源质能量团的数量出现增减,相对位置发生改变。

现假设就发生了这样一次观测行为,并使得图《42》-1模型中的相对稳定非常均匀的源质能量引力场中的某一源质或能量——假定是一个能量并暂且称之为能量A吧,受到上述的观测行为影响并使得能量A被从《42》-1相对稳定非常均匀的源质能量引力场中移除,根据上述假设于是绘制图解如下:

在图《42》-1模型的基础上标记能量A遂有下图《43》-1:

《43》-1

移除能量A,于是有下图《43》-2:

《43》-2

现在我们来就上图《43》-2进行受力分析。

我们知道能量具有削弱源质引力的效果,如果图《42》-1模型中的相对稳定非常均匀的源质能量引力场在能量A未被移除前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可被近似视为静止,那么当能量A被移除并使得《42》-1模型转变为《43》-2之后,原本处于《42》-1模型中的相对稳定非常均匀的源质能量引力场中的那些未因观测影响而被从该模型中移除的源质、能量、源质能量团,它们在指向能量A原本位置方向受到的引力合力将因为具有削弱源质引力能力的能量A的移除而增强,因此所有剩余源质、能量、源质能量团均将得到一个向着能量A原本所处的位置移动的趋势,而最终在该趋势的作用下新形成的源质能量引力场将如下图《43》-3:

《43》-3

上图《43》-3是模型《43》-1中的能量A被观测行为移除之后其周边的若干个源质以及能量团互相聚合形成的结果(为了美观以及更加清晰地表达我的观点存在与《43》-2中的5个源质我未在《43》-3中标出)。

由于观测行为——外界的干涉出现,我们可以明确的发现一个已经相对稳定和均匀的源质能量引力场中的源质、能量及源质能量团会经图《43》-1至《43》-3的过程互相聚合并形成一个更大的源质能量团,我们假定观测行为一直维持并且保持统一(也即观测行为在每一时刻只会造成源质能量引力场得到源质、能量、源质能量团他们三者中的一种或失去源质、能量、源质能量团他们三者中的一种,而不会发生同时得到并失去源质、能量、源质能量团他们三者中的数种),那么我们可以推定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43》-1原本相对稳定和均匀的源质能量引力场会发生变化并在变化之中形成数个《43》-3的源质能量团之后再次形成相对均匀和稳定如下图《43》-4(这只是一个表达观点的概念图,不是特别精确,理解理解这种概念和感觉就行了):

《43》-4

此时在《43》-4的新的源质能量引力场形成之后,由于大多数的源质、能量、源质能量团都聚合在一起——至少是占用的空间出现了收缩——近似地可以视为组成了更大的源质能量团或类源质能量团的不稳定能量结构,此时在新形成的源质能量引力场的周围如同《42》-2那样引入一个源质、能量或源质能量团以模拟自然环境中总会发生的源质、能量、源质能量团的相对位置变化现象并做受力分析判断时可发现存在于新形成的源质能量引力场中的源质、能量、源质能量团的相对位置变化距离缩小,量子轨道范围缩窄,也即发生了波函数的坍缩。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与新形成的源质能量引力场中的源质、能量、源质能量团占用的空间收缩导致的在新的源质能量引力场中的单位空间区域内源质更加密集的情况有关,下面对这种情况导致波函数坍缩的作用原理进行说明:

首先请看下图《42》-2:

《42》-2

《42》-2是我在上篇文章《“42”波函数坍缩(中)》为了解释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的原理及波函数和量子轨道形成原理所作模型,现为了说明为何源质的收缩会导致波函数坍缩的原理,我们暂且忽略掉模型内的红圈能量——这些用于维持该源质能量引力场受力均匀相对稳定的能量仅讨论对波函数坍缩现象产生重大影响的源质收缩及源质引力施予方向的改变。

于是将图《42》-2中的红圈能量从模型中移除后有下图《43》-5:

《43》-5

在《43》-5的基础上我们假定周围的源质位置不变——虽然在更加符合现实的情况是周围源质的位置会改变,但是只要橙圈能量没有彻底破坏这个源质能量引力场的平衡使其达到无法恢复的程度,源质能量引力场内的源质、能量、源质能量团即使位置都会发生变化,变化的程度也都可能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将与源质一一样在量子轨道上移动不会过大地偏离轨道并维持整个源质能量引力场的平衡,因此在《43》-5的模型中为了简化讨论的复杂程度,在将这些源质被视为位置不变也不会对讨论和结论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可将这些位置会变的源质近似地视为位置不变——然后我们仍旧画辅助线,仍判断源质一的移动方向,假定橙圈能量在被撤去前源质一移动一段距离,距离最远如下图《43》-6:

《43》-6

在上图《43》-6中以黑圈标以数字“1”的是源质一移动后的位置,而以浅灰色圈标以数字“1”的代表源质一移动前的位置,此时我们进行分析,在源质一处于灰圈位置时,其所受来自周围所有源质的源质引力合力基本平衡所以它基本能够维持稳定,但在源质一由灰圈处移动至黑圈处的过程中,由于其偏离了平衡位置故而源质一逐渐受使其周围的源质释放的、有促使源质一稳定并回归灰圈位置倾向的源质引力合力,并且该源质引力合力会随着源质一逐渐偏离灰圈位置而逐渐增大。

之所以源质一会受这样一个稳定合力主要与源质一的位置偏移还有力的角度有关。

这里以灰圈正上方的源质举例,暂且将该处于灰圈正上方的源质称为源质二,现过源质二作绿色辅助线的垂线,然后连接源质一与源质二可得一三角形如下图《43》-7:

《43》-7

并且在做三角形后我们可得红色线段与红色+蓝色线段,这些线段就是源质二对源质一施予的在源质一处于黑圈、浅灰圈两个不同位置时的有使其向紫色反方向移动的力的分力,该分力大小等于源质引力大小乘以Cos角213,其中3即为绿色辅助线的垂线与绿色辅助线相交的位置如下图《43》-8:

《43》-8

经过上图分析可知源质一越是源质原本的平衡位置——灰圈位置,Cos角213就会越大,因此其所受的有使其回归灰圈的源质引力合力就越大。反之越小。而源质的收缩导致波函数坍缩的原理正是于此有关——

源质的收缩会导致角213变小、Cos角213变大,因此源质一在从灰圈处位移至黑圈处前就会受到更强的源质引力合力抑制而最终无法位移至黑圈处,因此源质一的量子轨道变窄,波函数也会因此坍缩。

大致的模型读者有兴趣的话自己画一画吧,这里就不再做这个模型了,还有波函数的坍缩其实也与那些被略去的红圈能量多少有点关系,这些红圈能量在源质能量引力场聚合后会形成类能量覆膜的不稳定能量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外界对于源质能量团或类源质能量团的影响使得构成这些源质能量团或类源质能量团的源质与能量更加难以位移,这部分内容我单不单独拿一篇文章来讨论先让我暂且考虑一下,还有聚合源质对周围源质、能量、源质能量团的锚定,观测撤去后聚合的源质能量引力场的复原、复原条件这几部分的内容也是,这篇文章写了3K字了,要是把这些情况都讨论了这篇文章就太长了,读者估计看起烦,我写起来更烦,所以这篇文章暂时就到此为止告一段落,之后写什么内容我暂且考虑一下。

啊,对了,最后顺口说一句,以上部分内容,尤其是力的合力与分力方面的内容对于初中的读者或许不容易理解,合力与分力这部分的内容应该是高中物理的知识,想要完全理解这部分的内容可以考虑预习——自学高中物理然后再来再次阅读此篇文章。

然后大概就这样吧,上周只更了一篇文章,和我开始考虑搞我的金融学论文有点关系,还有点别的原因,总之就是拖了,但是我也没啥折,虽然我挺喜欢研究包括物理在内的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的,但我还是当自己是金融学出身和一个经济学人的,本职工作就是搞我的金融还有经济学研究(这部分内容不会放到网上),我总不能天天不干正事吧,因此鸽了,鸽了就鸽了吧,虽然有点对不住热心读者,但是还敬请谅解,就这样吧,嗯·····················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43):“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与观测致使的波函数坍缩(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