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用B超机辅助管理高产奶牛群
每周一次的牛用B超检测对高产奶牛群的繁育管理非常重要。根据繁殖记录,评估了以下内容:
1) 产后开始超声监测对畜群繁殖效率的影响。
2) 基于超声监测奶牛群的生殖障碍诊断和后续治疗对产后繁殖效率的有效性。

奶牛群的最佳繁殖性能对于最大化盈利能力至关重要。奶牛随着产奶量的显着增加,繁殖效率会有所下降。有人提出,这种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围产期和产后早期负能量平衡的发生率增加有关。
基于行为和生理变化的发情检测的成功率相当低,这可能是由于高产奶牛的发情行为强度低。尽管使用发情检测辅助工具(例如热安装检测器或计步器)变得很重要,但现代高产奶牛群(尤其是日本北海道)流行的支柱式管理常常排除这种可能性。 因此,大多数兽医和奶农认为,定期检查生殖器官,通常通过直肠触诊,可以有效地掌握发情周期,提高繁殖效率。
在商业奶牛场的常规临床实践中,牛用B超机是检测奶牛繁育的有用工具之一,超声扫描技术是观察奶牛卵巢结构动态变化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并确定产后卵巢活动恢复的模式。此外,超声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无发情期、无发情期和囊性卵巢状况的早期检测,因此有助于缩短产犊间隔。
使用超声检测奶牛群会发现所有直径 > 5 mm 和黄体 > 10 mm 的卵泡。 根据牛用超声检测结果,将奶牛分为3类:
1) 有黄体;
2) 没有黄体;
3) 囊性卵巢(直径 >30 毫米的卵泡)。


卵泡囊肿的超声图像表现为(25-55 毫米)非回声非常薄的壁区域。 相反,黄体囊肿表现为被不同厚度的回声组织包围的非回声区域。根据上述标准,一般患有囊性卵巢的奶牛都被诊断为患有卵泡囊肿。
根据发情期特征和发情期的周期性变化,预测下周可能发生的下一次发情,并通知牧民密切观察发情迹象。在新检查时没有 CL 的奶牛被连续监测 2 周(连续 3 次监测),并且根据先前预测的下一次发情日期,安排在此监测期间检测到出现 CL 的奶牛进行 AI。在连续三个监测期间没有排卵和CL发育的奶牛被诊断为处于无发情期。这些无发情奶牛有一些卵泡发育,因此,在扫描后立即用 GnRH 类似物诱导排卵。对初检时卵巢囊肿的奶牛,在监测后立即给予GnRH类似物治疗,以防止产后无发情。诊断为 CL 延长(CL 持续超过 3 周)的奶牛接受 PGF2α 类似物(地诺前列素 25 mg,肌注)治疗,以在 CL 延长后诱导发情周期。通过美国监测评估每种治疗对这些子宫和卵巢疾病的影响。恢复的奶牛,其卵巢中含有 CL 而子宫中没有液体,根据上述可能发生的下一次发情的预测,安排进行人工授精。在某些奶牛中,发情同步与 PGF2α 类似物根据预测的下一次发情发生前的剩余时间进行,以减少开放期前的天数。
对表现出充血、外阴肿胀、宫颈粘液排出和吼叫等发情症状的母牛进行授精。 配种后3周出现发情症状的奶牛再次配种。 如果此后未观察到发情迹象,则在最后一次人工授精后约 40 天通过牛用超声监测进行妊娠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