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长风渡》周烨&秦婉之 | 零零散散的同框,竟凑出一对佳偶

连对视都少得可怜,我却好像看尽了他们一世的深情。
第一次提到秦姑娘,是周烨偶然听见父亲为了促成悠州与併州联盟,想让自己娶秦家姑娘。周高朗言语中瞧不上秦总兵的为人,但似乎也不太瞧得上自己的儿子周烨。
第二次提到秦姑娘,是九思找周烨饮茶,聊起他定亲的事情。本以为大哥偷偷藏了心事,未料想一句“素未谋面”惊呆了九思。然而更令人讶异的是,周烨面对这样“怀有目的”的父母之命,却是坦然接受“我很愿意”。即便万事当天下为先,但提到自己心仪女子的模样,言笑间也难掩他心底的翻涌。说起“巾帼,能驰骋沙场的英雄”,他的眼里有光。但想到可能再也没有机会遇见了,他眼里的光变成了落寞。
第三次提到秦姑娘,是范轩与周高朗起兵剿叛,周烨留守悠州与九思收粮,被问到定亲的后续,聊起自己没有被秦家看上。秦姑娘是秦总兵的掌上明珠,而他只是个不受父亲看重的长史。比起这段姻缘的擦肩而过,周烨却更在意“又让父亲失望了”,没有为悠州与併州结盟尽到力。
第四次提到秦姑娘,是在併州婉之的家里。此时望都被围急需支援,秦总兵面对女儿的质问,考量局势与自身不愿出兵。而周烨在东都父亲营帐前跪求,也迟迟无果。
少年时父亲的教诲与梁青玉将军的榜样,让婉之宁可马革裹尸不愿嫁凡夫入后宅;从小受父亲与范轩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让周烨无法弃家乡三十万军民于不顾。
他们都心怀天下,一个“敢教训起你老子”,一个“逼问起你老子”,不惜违逆自己的父亲,为悠州的三十万人请命。也许是家国大义的心心相惜,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
第五次提到秦姑娘,是她与周将军在战场相遇。
周烨的长枪与白马出现在望都时,不得不说确实有一份很难抑制的激动。与此同时,一席红色披风的下马英姿令人惊叹。
一番战鼓与厮杀后,“在下併州秦婉之”俩人终于相见了。这第一次的对视极短极短,但对于彼此应该极深极深。硝烟过后,逆贼已死,这场仗落下帷幕。
“多谢秦将军相助。”/“不必客气,周将军。”婉之先看向周烨,周烨侧目回应。这第二次的对视,放下了肃穆带着笑意,是战胜了强敌的激昂,是守住了悠州的欣喜,或许还有几分并肩而战的一见倾心。
第六次提到秦姑娘,是战后周烨与九思对饮。面对“秦姑娘怎么样?”的问题,战场上长枪刺敌的周烨露出憨厚懵懂,一句“我们结拜了”,骄傲得的就跟打了场胜仗。说起与秦姑娘的配合默契,说起“人家是有大志向的”,眼里是溢于言表的欣赏与敬佩。
第七次提到秦姑娘,是与此同时也在喝酒的三个姑娘。同样因为与周烨结拜之事,玉茹要婉之罚酒,秦姑娘毫不扭捏一饮而尽。对于旁人,这结拜不只是结拜。而这对于俩人,却是坦坦荡荡豪情万丈。
第八次提到秦姑娘,是众人首封即将前往东都。沈明一个大步进来,说秦婉之被封了将军,周烨眼中一亮,得到确认后颔首浅笑,赞她“实至名归”。
第九次提到秦姑娘,因为擅自支援望都,周烨被父亲夺了兵权。营帐外,周高朗允准多年征战的士兵们回家,了解到儿子奏折里的良苦用心。欢呼中,不远处一抹红衣,俩人的视线相聚。婉之望向周烨的笑容,惹得少将军侧过脸去,染起一丝羞涩。
这是第三次对视,没有半个字,却又诉说了一切。婉之眼里的欣赏和感动,皆是为眼前的这个人。周烨的眼里泪光闪烁,是为士兵们高兴,是为父亲的认可,更是为有个人懂他心里的五味杂陈。
第十次提到秦姑娘,是韵儿向玉茹提起,要跟婉之学习医术,“婉之姐姐原本就是军医,后来才成为带兵打仗的将领”。而周烨也擅杏林之道,相似的经历让同为前线将领的俩人,深知将士们戍守的不易,懂得血染沙场的痛楚,也是彼此理解、相互扶持的基础。
第十一次提到秦姑娘,周烨婉之与众将商议是否乘胜追击,但交战之地有大片百姓的良田,若要避开就有可能被参奏延误军机。
周烨一如既往的选择承担后果,“若有人参本,我一人承担。”而这次,他不再需要一个人扛。“什么叫你一人承担,就你会逞英雄,算我一个!”婉之没有丝毫犹豫的支持,与看向周烨的笃定里,早已透露出二人早已不是“结拜之谊”。然而在这之前,俩人甚至都还没有吐露心意,但身旁将领投向他们的目光里,有信赖与懂得,是这份心心相印最好的证明。
第十二次提到秦姑娘,也是俩人诀别的开始。
正叙与回忆穿插,悲与喜的交错,美好的开始与破灭,看到很难不动容。
周高朗夫人相邀婉之到府,问询她对周烨的心意。一身戎装的婉之侧过身,喝了口茶,“都是军中儿女,没什么好扭扭捏捏的。”原来,那个曾经不嫁凡夫的女将军,遇到了倾慕的男儿,眉眼弯弯处也会有那般嫣然。“只不过这话,想等他亲口来问我。”哪怕二人都不在同一个画面里,看得人也能感受到,她的心里住着那个白马长枪的人。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别竟是永远。
班师回朝的前夜,战场上冲锋在前的周烨,难得因为一个人吞吞吐吐。直到那句“执意娶秦婉之为妻”的话说出口,这个曾经不受青睐的儿子,终于成了父亲眼里欣赏的“好小子”。前一刻周烨的脸上还带着些许担忧,后一刻却因父亲的打趣“怕人家姑娘不肯嫁给你”自信又笃定“那怎么可能,我们两个是……”,没有说完的话里,藏着此生相守的约定。婉之虽不在场,可看到的人都觉得,她此刻就坐在周烨身旁。
腥风血雨的到来,将原本美好的未来击碎。
“任何人不得伤害周家”,她以一人之躯,守在周烨临行前托自己照看的家门前,刀光剑影寡不敌众之下没有一丝退却。直到她伤重被钉在柱上,直到她望向哭喊肆起的屋内,无力而又自责的落泪,直到眼前那个“等我回来”的身影逐渐模糊。
“你想说的话,由我来说”,她想听的话,她想见的人,再也无法听到与见到。
归途中的周烨接到消息,手中的字条在颤抖,眼眶已是深红,声音已带沙哑“这不可能,绝不可能,为什么?”他没有像父亲与兄长们那般激动,但极力的隐忍与克制却好像藏着巨浪翻涌,无声的透过双眼发出肝肠寸断的嘶吼。泪落,眼闭,人归何处。
那个为他酿酒送他定情之物,那个曾经他以为遇不到的女子,再也回不来了。
第十三次提到秦姑娘,周烨已是太子,眼前是婉之的灵牌。
手里的定情之物与酒坛犹在,可他眼里的光却似乎随着牌位上的名字消失了。黄袍加身责任在,这是周烨此生无怨无悔的选择。一生中仅有的两次任性,一次给了悠州三十万百姓,一次给了此生唯一的爱人。“我意已决,此生不娶”,即便阴阳两隔,婉之也是周烨的妻子,此生唯一。
“我自己酿的,庆功酒,等你回来喝”,换下戎装的她是那样明艳,亦如盔甲披风般光彩照人。可此时,装满记忆的酒坛是冰冷的,亦如周烨眼中落下的泪。他看上去如此平静,却像是永远封存了心底的某个角落,因为那里只有她能填满。
如此短暂,却如此热烈与浓厚;如此淡写,却如此深情与难平。感谢两个演员对于角色的付出和看重,留下真挚而令人动容的一对荧幕佳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