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说中医里的“通因通用”之法。通因通用,是中医的一个术语。第一个通,指的是症状表

2022-10-20 07:33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浅说中医里的“通因通用”之法。通因通用,是中医的一个术语。第一个通,指的是症状表现上的通,即通证;第二个通,指的是治疗的方法,即通法。一般而言,用固涩的方法治疗通证,通因通用,就是反而用通法来治通证。单说概念比较难理解,举几个例子吧。

比如腹泻,典型的通证,一般的思路是止泻,但有些腹泻,反而要去通,实热在里导致的腹泻,多表现为泻下急迫喷出、肛门灼热、稀烂甚至水泻、一天多次,要用苦寒攻下的通法;饮食积滞的腹泻,腹痛、反胃反酸反气、食后就泻、泻下臭秽,要用消导下积的通法。比如崩漏,月经量很大或者来的时间很长或者经期之外的时间出血,一般的思路是止血,但瘀血内阻的崩漏,反而要用活血下血的通法。比如小便频数,总是跑厕所,属于湿热的,反而需要用通利小便的通法。比如汗出不止,属于风邪内伏的,不但不能止汗,还要用发汗的通法。

所以有通证,不要盲目固涩,关键还是在于辩证,什么时候该固涩,什么时候该用通法,要心里有数。

有一种腹泻,是由于肠道内有陈旧性未消化、未排泄干净的食物、淤滞、粪块引起的。这些陈旧的物质,留滞在肠道中,就像下水道中的积淀物一样,阻碍水流,却又不断地使水向外溢出。所以治疗这样的腹泻,必须像疏通管道那样,除掉肠道里的废物。排除废物的办法,叫疏利法,适用于实邪积滞而致的泻下证,如伤食泻、痰泻以及“热结旁流”等。 

  伤食泻,小儿最常见。这种泄泻常嗳出腐败难闻的伤食气味,腹中鸣响,连连放屁,屁臭如臭鸡蛋,泻出的稀粪夹杂不消化的硬块。此症治疗绝不可单纯止泻,当用消导泻下药来祛除肠胃的积滞,方用保和丸合枳实导滞丸加减。 

  邪热内结的“热结旁流”,症不见燥结不通,却泻出黄臭粪水,肛门有烧灼感,有时排出小粪块,腹部膨隆,拒按。此症也不可止泻,当用大小承气汤加味(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以泻阳明结热。 

  痰泻。病人平时大便时不但不爽快,泻出物中还可能带有痰样的黏液。《冷庐医话》记载:谢时素有腹泻病,已有30年之久,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未能治愈。后来当地名医周公望,用礞石滚痰丸3副,从肠道里排出大量稠痰一样的黏浊物质,多年的顽疾就痊愈了。如果症状轻,时间短,只是肠鸣,大便有痰有水,用二陈汤就行了。 

另外,外伤出血、妇科瘀滞内停的崩漏等出血疾患,所出之血如果血色暗,夹血块,治疗上就不可单纯塞血止血,当用活血化瘀止血法,以达瘀去血止之目的。

反治法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疗法,又称“从治”。“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而言,究其实质,还是中医学“治病求本”之精髓的体现。以上病例即是运用反治法之一的通因通用法,对于气血津精本已出现外泄之征象,而反用攻邪通利药物来达到治疗目的,因为这种通利的表象是由滞塞引起的,去其邪实,通其壅滞,气血津精得其道,而无以外泄,此即是治病之根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求其本”。疾病发生、发展,一般是通过若干症状表现出来的,但这些症状有时只是疾病的现象,而不是疾病的本质。如果仅是见症治症,只看表象不看本质,往往不能愈病。


浅说中医里的“通因通用”之法。通因通用,是中医的一个术语。第一个通,指的是症状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