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叫辛弃疾的词人——夜读稼轩词有感

2020-07-12 13:43 作者:freeick  | 我要投稿


一场旧梦空悠悠,人间何处再寻他?昨夜梦见了一个威武的少年英雄,横槊赋诗,气宇轩昂;转眼却成了一个愁容满面的中年词客,叹息不已,擦拭宝剑;又转瞬成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徐徐前行,渐渐远去……梦醒之后,发现一切成空,“辛弃疾”三个字不过是出现在了词作者处。仅此而已,仅此而已。

可是他是何等的光亮,在黑暗的南宋朝廷中又是何等的格格不入。如此的盖世才华,武能定乾坤,文可安天下,可竟只能“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何其悲愤!稼轩的一生都在回想年轻时的功业,“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以至于死前仍高呼“杀贼、杀贼”!呜呼哀哉!这不染俗尘的赤子之心终究敌不过满朝文武的苟且偷安,也许他最大的敌人不是大江之北的金人,而恰恰是那朝堂之上的群丑鼠辈,真真个“恨煞宋庭狐鼠贼,强教虎将充词客”(刘扬忠《鹊踏枝·题济南稼轩祠》)。本该“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虎将却落得个“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境地,君知否“一代词宗”并不是“青兕”的本意。一生三起三落,昏聩的小朝廷对稼轩这样的“真虎”随意任免,“郑贾正应求死鼠,叶公岂是好真龙”,要“死鼠”弃“玉石”,好“雕塑”去“真龙”,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值得复活的余地呢?他本该“赢得生前身后名”,本该收复失土、整顿山河,可是无奈与悲愤却填满了英雄的心,多少血泪埋进了一句“可怜白发生”!

稼轩的爱国主义不是单纯的“忠君”,而是发自内心地爱着这片土地与人民,“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他记挂的始终是那美丽的家国天下;“看试手,补天裂”,年少时便意气风发,立下大功,其《美芹十论》和《九议》情真意切、气势非凡、理据翔实,可就是这么一位真儒将却只得远离前线,终老山林。身为有志报国的真男儿,孔武有力的军人,稼轩却只能“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酒兵昨夜压愁城”、“对花何似,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以松、以酒、以花为兵,千古一声悲叹莫过于此罢。

他在长达四十年的创作之中(有作品可考)留下了无数名篇。在他的词中有风云有天地有豪情有柔骨有失意有振奋……稼轩的长短句中有“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的青年英雄;有“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的中年英雄;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暮年英雄;有“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的宦林名士;有“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著”的山林隐士;有“春怀似酒浓”和“梦里唤卿卿”的风流情种;有“读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的执着理想者;有“千古光阴一霎时,且进杯中物”的看破红尘者;有“管竹、管山、管水”和“宜醉、宜游、宜睡”的颓废老人;有“休说须弥芥子”和“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的佛道两收者;有“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的嫉恶正直者;有“百炼都成绕指,万事直须称好”的埋名之士;有“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的虚无出世者;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沙场真虎;有“书万卷,笔如神”和“百药难医书史淫”的饱学文士;有“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的柔情才子;有“‘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热血铁汉;有“枉了冲冠发”的怒目金刚。(引自刘扬忠先生的《辛弃疾词心探微》第229页至230页部分文字,笔者略有增删)

一身正气,浩然长存,词中之龙,人中豪杰!辛弃疾22岁便可万军中生擒叛徒,可谓少年英雄,自古治国用文士,征战仰武将,而文武两道他辛弃疾一人足矣。悠悠华夏从不缺烈烈忠魂,从卫青、霍去病、耿恭到岳武穆、辛稼轩、文天祥再到于少保、戚继光……数不尽的忠魂守护着这片土地,生时即为人杰,死后更作鬼雄!辛弃疾的功业本可以不限于区区擒贼,他足可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为何苍天无眼、命运多舛,“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把栏杆拍遍”,终其一生,迟迟等不来真正的北伐,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罢了。放翁语:“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又何尝不是稼轩的心声呢?复我疆土,九州归一,万姓欢歌,他辛弃疾等了太久太久了,他辛弃疾想得太痴太痴了。终于,“春风不染白髭须”,英雄如他也无可奈何地老了,只剩下了“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多么可笑的南宋,多么可悲的残山剩水小朝廷,完颜亮身死之时本可以借机收复,可享尽荣华富贵的软骨皇帝协同他的腐朽文人们只知赏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何其荒唐!何其不堪!

人生缘何难坚持,只因未读辛弃疾。人生匆匆几十载,多少空梦多少泪?有时会想,为何他辛稼轩就是放不下所谓的北伐,又为什么总是对荒唐的世事耿耿于怀?就不能索性埋身山林,洗尽愁绪,做他一个山野老人、文人词家。稼轩确实是这么做了,但是他的肉体已然归隐,可是他的灵魂却依旧在那故国中原上呼啸不止,就是因为放不下,他才是辛弃疾啊。呜呼!坚持了一生,悲苦了一生,“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千古悠悠,皆付泪中。若是听得稼轩的一生,又有何事难坚持?若是能吞吐稼轩的英雄之心,又有何功业做不到呢?

痛稼轩,哭稼轩,仰稼轩。黑暗的世事生生把一个虎将逼成了词人,生生把一个意气风发、雄才大略的辛弃疾逼成了一个隐没山林、垂垂老矣的辛稼轩。须知这人间是苦难的啊,稼轩太明白了,“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可还是选择了托身走他一遭。小人们压制得了稼轩的身躯,但摧毁不了稼轩的豪情,更杀灭不了稼轩的忠魂,冷却不了稼轩的热血,那些杀敌复土的壮志,洗清神州的正气,都被稼轩留在了一首又一首闪耀千古的词句中去。颜子的乐道、屈子的精魂、李广的失意、元龙的高洁、陶潜的释然、北宋的达者皆入胸中,三国的英杰、两晋的小人重生于他的词中,儒、释、道的思想在他的心中完美融合。既然要做词人,就做个彻底、做个痛快,论数量,六百二十余首冠压两宋词坛;论质量,无愧词坛第一开辟手。写山、写水、写花、写梦、写战、写国、刺小人,歌正气,怀家国,赏村居,既然手拿不了剑,那就拿笔战个痛快。博采众长,阅遍古今,无数的典故被他娴熟运用,恰到好处又哲理无穷,其文辞推敲,同样鲜有人能敌,所谓“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这眼界与气魄,又有何人能匹?带湖、瓢泉里他开一代先河、留一世英名。千年后的我们读起稼轩的词依旧可以波澜万丈、热血沸腾,满眼都是他的山河,满心都是他的天涯。

可是君知否?

若是辛弃疾能上马渡江,必将夺还故土;

若是辛弃疾能坐镇挂帅,定能驱除外虏;

若是辛弃疾能挥洒才略,必将救国倾覆;

若是辛弃疾能得偿所愿,定能散净黑雾;

若是辛弃疾能赤心报国,必将震烁千古!

可惜没有如果,他终是成了一代词宗,留下了永世不朽的千古名篇,也留下了千年不甘的英雄之悲。胸有正气者,心怀家国者,好读豪词者,怎能不爱辛稼轩?千年往矣,过去种种皆尘土,强大的金人消失在历史的转角中,满朝的谄臣如今还不如一地的黄土,懦弱无能的宋天子终究挤不进那贤君之列,繁华如梦、孱弱可耻的大宋王朝也被刻进了史书。只有辛稼轩与他的词亘古不朽,传唱人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个叫辛弃疾的词人——夜读稼轩词有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