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打工不卷逼疯中国老板,揭露了中国残酷的内卷真相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
这个新闻让我不禁思考一个问题:同样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越南人一点也不卷,而中国人却卷到出翔?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一方。
中国为什么内卷如此严重?
从教育到就业,从婚姻到消费,中国人几乎把能卷的都卷了一遍。
今年毕业生就有1158万之多,其中不乏名牌大学毕业生。可是他们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吗?恐怕很难。据统计,今年4月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0.4%,这意味着有近四分之一的年轻人没有工作。
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不见得能安心过日子。他们要面对高房价、高物价、高压力、高竞争,要为了结婚而买房,为了买房而负债,为了还债而工作。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只能在内卷的旋涡中挣扎。
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说是因为经济形势不好,人口过多,竞争激烈,但这只是表象而已。真正导致内卷化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你要明白一个道理:动富人的蛋糕等于要他们的命,改穷人的观念就像挖他们的祖坟。我们内卷化的根源就在于这种两极分化和思想僵化,是我们自己把自己推向了内卷化的深渊。
比如说吧,现在有很多中年人面临职业危机,他们会说:没关系啊,大不了去开个网约车,或者去送个外卖,或者去做个保安啊。你以为这些工作能让你安稳过日子,结果是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涌入这些行业,抢占了本来就稀缺的工作机会。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最近几年来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本科生找不到工作,开始选择去跑腿送外卖,导致这些原本应该是初中学历去竞争的市场,变成了初中生跟大专生、跟本科生一起内卷。结果呢,大家不得不一起困在资本的算法里,成为资本算法下的蚂蚁。
面对危机和挑战,大多数人基于对风险的恐惧,选择向更低维度竞争,就造成底层的人内卷越来越严重。不管是易烊千玺的小镇做题家也好,还是6万研究生送外卖也罢,本质都是高级人才开始向低维度去竞争。
如果这样下去,这些行业的供需关系就会失衡,大家都赚不到钱。反而是把议价权推给了资本家,资本家为了提高效率和利润,制定各种苛刻的考核标准,淘汰掉那些剩余价值不多的人,让留下来的人继续竞争,进一步加剧内卷。
都说物以稀为贵,反过来说就是物以多为贱。内卷的本质原因就是同质化,你能做的事情,全国可能还有几千万人也会做,就比谁更年轻,谁的成本更。这样的结果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好处?没有!只会让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为什么贫富差距被进一步拉大?
疫情三年,我们的贫富差距非但没有缩小,还被进一步拉大。也就是说,整体经济不好,并不是所有人都变得更穷了,而是有的人更富了,而有的人更穷了。
富人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和权力,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比如垄断市场、逃避税收、收买政治、控制舆论等等。他们不会关心普通人的生活和需求,只会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安全。他们不会让普通人有机会和希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只会让普通人在内卷中消耗自己的精力和潜力。
穷人们则被困在了一个无尽的循环里,他们被灌输了一套固定的思维模式: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其他的兴趣爱好都是浪费时间。于是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忽略了自己的天赋潜能,只为了迎合社会和家庭的期望。他们以为这样就能走上人生巅峰,却不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当他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他们才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没有特色,没有优势,没有价值的普通人。他们为了生存而工作,为了工作而生存。他们为了结婚而买房,为了买房而负债,为了还债而工作。他们不断地重复着别人安排好的生活轨迹,却不曾想过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你仔细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在这个循环里,每一个环节都在为富人创造财富。小时候除了学习,不重视个人兴趣爱好,不参与社会实践,甚至家务都不用做,认为只要好好读书,一切都好。这从一开始就扼杀了一个人他所有的属性和天赋价值衡量的标准,除了分数就没了。这就是你掉入圈套的第一步。他们在为今后的社会培养大量同质化的廉价劳动力,也就是企业老板的员工。
再后来,因为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只求安稳,你进入了公司,成为了一名员工,开始了温水煮青蛙的生活,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时间赚生活费。
再后来,因为结婚必须买房子的观念,成就了一大批房地产老板,成为世界500强的创始人。至此,普通人开始了既为老板打工,又为银行打工的生活。
最后我们生了孩子,又养活了一大批提供母婴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也就是说,你从小接受的教育和观念,只会让你成为社会的螺丝钉,为富人打工,为银行还贷,为企业创造财富的机器。这就是普通人的悲哀。他们被困在一个无尽的循环里,却不知道如何跳出来。他们不敢冒险,不敢创新,不敢反抗。他们只能听从别人的安排,按部就班地走完一生。即使有机会重来一次,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改变。他们只会说:如果我再努力一点,分数再考高一点,工作再找好一点……可是这样做有什么用呢?最后还是一个普通人,甚至更穷更苦。
很多人就像老舍笔下的祥子一样,他们至死都认为,没过上好的生活是因为他拉车不够努力。
你会发现,中国人特别能吃苦。
能吃苦是件好事吗?
吃苦原本是一种优良的品质,但是在中国高度内卷化背景下,吃苦甚至已经被演化成畸形文化。
什么是吃苦文化?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认为吃苦是美德、必要、有益、有价值的文化观念。这种文化观念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根基,可以追溯到儒家思想和农耕文明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吃苦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磨练意志、增长智慧、成就功业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先贤圣人,还是英雄豪杰,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吃苦经历和故事。
比如,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一种吃苦学习的典范。
在中国农耕文明中,吃苦被视为一种适应自然、保障生存、创造财富、传承后代的必要条件。农民们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要承受重税苛政和战乱动荡,要忍受饥寒交迫和疾病困扰,要勤劳节俭和勇于创新。只有吃得了苦,才能撑得住天,才能养得起家。
因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吃苦是一种无可厚非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吃苦文化却发生了畸形和扭曲。它不再是一种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的动力,而是变成了一种自我压抑和自我牺牲的枷锁。它不再是一种合理适度和有目标的选择,而是变成了一种盲目极端和无止境的竞争。它不再是一种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态度,而是变成了一种消极逆来顺受和悲观厌世的情绪。
这种畸形的吃苦文化导致了中国人对自己人特别狠。
我们常常把吃苦当作一种必须接受和无法改变的命运,甚至把吃苦当作一种荣誉和优越感;我们常常把吃苦当作一种竞争优势和生存法则,甚至把吃苦当作一种攻击武器和报复手段;我们常常把吃苦当作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甚至把吃苦当作一种政治正确和民族荣耀。
我们不愿意去质疑和改变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而是用自己的忍耐和服从去维护和支持社会的稳定,甚至用自己的牺牲和奉献去证明和捍卫社会的价值,从而获得一种虚幻的认同和尊重。
这样的吃苦文化已经扭曲,远离了他本来的意义,是可悲的,也是可怕的。
反过来,为什么越南人一点也不卷?
有三点关键原因:
第一,越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人民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没有太多的竞争压力和物质欲望。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被内卷化的思想所束缚,他们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第二,越南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越南的物价水平也相对较低,所以同样的工资收入,越南人的消费能力是强于中国的。其实越南的生活成本很低,物价也很低,他们不需要上大量的班来维持生活。反观中国,有很多的房贷,车贷,还有生活上的开销,即使每天在加班也还是没有剩余的钱了,真的是很可悲。
第三,越南对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相当严格,规定了最低工资、最长工时、最短休息时间、最高加班费等等。越南还有一个强大的工会组织,可以代表劳动者的利益,与雇主进行协商和谈判。如果雇主违反了劳动法规或者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工会可以组织罢工或者诉讼,迫使雇主改善劳动条件和待遇。
所以,越南人打工不卷,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或者无能,而是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一个相对舒适和满足的生活状态,没有太多的动力去拼命或者努力。他们也不需要卷,因为他们已经享受到了合理和公平的劳动回报和保障。
最后,有人说,“中国人每天工作9小时换来了今天的富有”,这话可能适合资本家,但肯定不适合我。每天工作超过9小时,该穷还是一样的穷,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越南,虽然人家穷,但是也没到饿死的那一步,对很多越南年轻人来说,活太苦的话就不干了,毕竟打工是打工,卖命是卖命,一两千块钱玩什么命呢。
好了,本期分享就到这里。
我是一方,关注我,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