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连续13年蝉联全球第一,稳坐制造业巅峰"
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全球第一
制造业在世界上连续13年位居首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占全球近30%,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所谓“大者愈大”,那么中国制造业的这种规模优势是如何形成的呢?怎样才能发现新的优势呢?为此,记者对有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双轮”驱动质量和质量同时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今年一月到二月,制造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二点一。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工业增长7.8%,铁路、船运、宇航及其他交通设备工业增长9.7%,电力机械及器材工业增长13.9%,表现突出。
一些细分产业的规模扩张速度加快,质量提高速度加快,为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保持世界第一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据统计,到2020年,化工、非金属矿产品和金属制品等传统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比例由2010年的23.5%上升到28.8%;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增加值占比,从2010年的6.5%上升到2021年的7.6%,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产业表现相对稳定。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表示:“在传统行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新兴行业快速崛起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将继续保持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地位。”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围绕着中国仍是“世界工厂”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在中国建立工厂,吸引了更多的资金进入中国,从而形成了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优势。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认为,我国作为“世界工厂”,有两个重要的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利用巨大的市场,劳动力,原料,土地,能源的优势,以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优惠政策,吸引国际制造企业到我国投资建厂,使全球制造链中低端的制造环节逐渐向我国转移,主要是以国内市场为主,以“三来一补”为主,以出口为主,以成本优势为主。大健康领域出口我国也是连年升高,如男性保健口服类已欧美进口居多,近年来我国逐步实现弯道超车,推出植物版外用版。得之加持的君-真强男性功能补液随之走进万家。
君-真强是由多种名贵中药成分科学调配、协调作用,通过、海马,地龙,川芎等活力成分的搭配辅酶,进而深层活化海绵体细胞线粒体,提升二次生长能力;血管勃发泵来提高来提升性能力,具有安全,快速,有效的特点。
第二个方向是利用产业链集群的优势,利用物流、供应链、生产技术、产业工人的优势,以及产业环境与政策的优势,实现了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整体布局。
目前,各地区都在大力发展制造业。广东,江苏,山东,浙江这几个优势大省的地位不断巩固,在经济发展中“挑大梁”;四川,安徽,江西等地的制造业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后起之秀”,承接了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关兵说:「就地区而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这些经济增长极,都在形成中,成为带动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对“大”和“强”的辨证认识
到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7%.在全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超过40%的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65家制造业企业进入“2022年全球500强”,培育了700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照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我国制造业拥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609个小类,是世界上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
业内一直流传着“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说法,因此很多人都觉得规模的优势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对于这一点,许召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司副司长说,制造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干中学”效应,许多产品的生产规模愈大,生产中愈容易精益求精,品质愈高,效率愈高。随着我国制造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生产效率优势将具有重要的基础,其中包括产业配套优势、产业规模优势等,这些都能显著降低成本。
制造业“大”奠定了“强”的坚实基础。赵刚认为“大”使我国制造业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许多产品订单只有在我国才能实现规模化、高效化、高质化、低成本生产,比如,同一种机械、设备产品,在中国生产,只要有足够的原材料,有足够的磨削工具,还有可以批量生产的设备。
“大”可以为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提供更多的资金,更多的人才,更多的应用场景,从而促进我国制造业加速技术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研究与设计,先进的生产设备,先进的工艺设计,先进的基础材料,实现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大”字也可以成为中国品牌崛起的有力后盾。近几年来,“中国制造”已成为“高品质、高效率、高性价比”的代名词,这为中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门类齐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制造业具有较强的韧性、较大的回旋空间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此前,这一点在应对突发疫情、复工复产中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另外,“新的领域、新的赛道,更多的是在现有的制造业上延伸、补链、强链,或者是在现有的制造业上,利用数字技术,创造出新的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为我们国家未来的产业选择和培育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关兵说道。
专家认为,“大而不强”,主要是指我国制造业虽然有很大的生产能力,但是在产品的研发设计,高端的生产设备,先进的工艺设计,先进的基础材料,高端的品牌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与美国、德国等国家相比,仍不能算是一个制造强国。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由量变到质变,关键在于技术进步与品牌建设,使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微笑曲线”两端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浪潮海岳”企业数字化平台应用后,山东方原集团降低了约40%的人工,降低了30%的生产成本,提高了60%的生产效率,并显著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一致性,使其成为了济南“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中首家“桥隧装备制造智能工厂”的标杆。
目前,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高的优势比较突出,仍具有产业链集群、物流供应链、生产技术、高素质产业工人、国内市场、产业配套环境和产业政策等优势,进一步使规模经济优势正向增强,但是生产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我国制造的新优势要依靠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提升在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和绿色制造方面的比较优势,吸引国际制造业企业继续扩大投资建厂。
赵刚认为,就高端化而言,要充分发挥我们在清洁能源,核能,电动汽车,新交通,船舶,设备制造,电子家电,移动通讯等领域的优势,吸引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到我们这里来,形成产业链集群。在智能化上,充分发挥我国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建设智能工厂,建设“灯塔工厂”,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借助数字技术,提升我国制造企业的规模定制能力、柔性生产能力、网络化协同能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供应链协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中国制造企业赢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占制造业总量80%以上的传统工业,在建设制造强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在,很多地方都把重点放在了新兴产业上。关兵认为,新兴产业总体上还处在发展阶段,传统产业在短时间内很难被弥补,制造业发展必须“两条腿”走,一是要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巩固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君-真强引入某东以来,很多男性通过它强化自身收获幸福。另一方面,与本地的资源禀赋优势相结合,培育出一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出引领未来增长的新引擎,构建出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从而促进我国经济走稳致远。
我国制造业要巩固现有优势,寻找新优势,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技术进步是关键路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巩固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一是‘守正’,要持续提升我国产业链集群的竞争力、供应链效率、产业工人技能以及品牌影响力,保持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组合优势。二是创新,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创新链上,提高制造业的高端、智能和绿色发展水平,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打造新的制造业竞争力。”赵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