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线叙事的迷宫——多线电影叙事的心智引力及弯曲现实的魔力
05年我看了一部奥地利电影《欲望大厦》。第一次知道电影中有多线叙事这种手法。这部电影描述三对情侣的肮脏故事,稀松平常。但,它的叙事方式非常奇妙。
初看,我们这些俗人便被硬核的情色场景所吸引,随着剧情的推动,进入第二对儿情侣的故事,突然发现,时间又回来了。而且,第二对情侣中的人物,竟然在第一个故事中出现过,是第一个故事中主人公的配角。
我立刻被深度吸引,云里雾里搞不清方向。当第三对儿情侣故事完全展开时,才发现这三个故事的时间竟然发生在同一时刻。最终事件的真相被完全呈现时,就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电影原来可以这么拍,或者说可以这么剪。
后来看到了划时代的电影《低俗小说》,开始对多线叙事的电影着迷。几年后,我发现国产电影也用上了多线叙事的手法。如《疯狂的石头》《心迷宫》《罗曼蒂克消亡史》等等。
自从开始关注这类影片,才发现多线叙事的电影原来很多。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有西班牙电影《黑暗面》。昆汀·塔伦迪诺的《低俗小说》。日本电影《遇人不淑》。导演诺兰也是多线叙事的疯狂实践者,多线叙事这种玩法与诺兰时间为重要关注点的导演思路是绝配。他用这种手法拍摄的电影如《追随》《敦刻尔克》《信条》等,被无数影迷追捧。《星际穿越》其实也带有多线叙事成分,它伴随着科幻中的时间穿穿越、平行宇宙、时光倒流等等概念,和多线叙事手段相得益彰。
《敦刻尔克》其实讲述的只是战机被击落的那几分钟故事,却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从多个维度描绘了那惊心动魄的短暂时刻,这附和越是关键时刻约要放慢情节的编剧基本原理。但感觉《敦刻尔克》精妙的叙事方式并不成功,尤其是面对中国市场。中国观众基本都是章回小说或者春晚小品亦或是段子这种叙事方式,多线叙事需要烧脑,不符合国情。
电影《刺杀据点》具有非常夸张的多线叙事、多重叙事的结构。但我觉得最为精妙和疯狂的是日本电影《东京一夜》,也译作《遇人不淑》。日本人做事情精致到变态。以前玩儿音乐时,曾听说过日本人搞爵士乐,因为黑人演奏家演奏爵士乐时,有很多即兴成分,经常出现复杂多变的节拍。但那完全是在不经意中诞生的,靠的是天赋、上帝的恩赐。但日本人会把谱子扒下来,七连音接九连音再加上六连音之类,这几乎是非人类可以完成的节拍。但日本音乐家做到了标准化,并且熟练演奏。所以。多线叙事的顶级作品出现在日系导演手中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但那是极为小众的电影,不过我喜欢。小众往往极富个性,能激发我无尽的创意和热情。小众、边缘的艺术门类,还能带来艺术潮流的涌起。曾记得听樊登读书讲过《第二曲线创新》,往往看似边缘的东西,却能进化到主流。叫“侧枝盲端”。比如人就是最早比较弱势的、被挤兑到地面的猿类,从而在寻求生存的艰难过程中进化成人类,而今天的猴还在树上,人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还有当年的非主流音乐,像冰岛的比约克那种,后来竟成为世界音乐的时尚风向标。任何的创新,一开始都是边缘的、小众的。
这里有个小插曲。我托去日本的朋友帮我买一张《遇人不淑》的原版DVD准备收藏,朋友转了很多地方,没想到在日本根本没人知道这部电影,后来她在一个出租的音像店找到了这张DVD,只有一张。我朋友提出买下来,加价也行。但日本人认死理,只租不卖。有人出主意,你就说租,然后不还回去不就得了?呵呵,真不能这么做,为中国人留点儿好印象吧。
多线叙事有人称多重叙事,区别在于“重”和 “线”,我觉得很有道理。我具体梳理了一下:都是对情节的时间线进行了重组、重构。其实,多线叙事和多重叙事在电影中都有并用,它们的界限并不清晰。对同一场景的不同解读,不同视角的展示,并且重复至少一遍,是多重叙事,而情节也至少重复一遍以上;多线叙事除了包含有多重叙事的手法外,还有情节的不同发展方向。所谓的不同,并不是真的不同,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故事叙事手法,打乱了常规的线性叙事,令你产生不同的、或者是错误的认知。最后再还给你真相。
多线叙事一定要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拥有一个强烈的反转。否则,它的意义并不大。多线叙事的拍摄手段要丰富。要全面展示事件的细节,并隐晦地给与观众提示。仅仅换个视角是不够的,避免给不爱动脑子的人以“重复”的口实。
最近我还读到了多线叙事的小说,也很有意思。我自己也尝试拍了两部这样的电影:《宅男的后窗》,后被发行公司改名叫《风流杀手》,爱奇艺上映,取得很好的成绩;另一部《男人心里的鬼》,因审查被认定违反公序良俗而没有通过审查,并在回文中正义凌然地训斥了我一番。其实我的作品一点儿也不低俗,我的这部电影恰恰描写了一个小人物的美好人性,他们想得太多了。事情干了,还不许人说。而且,我的剧本属于审查修改通过,严格按剧本拍摄后却审查通不过,这种前后不一的标准令人愤怒。它们才不管投资人赔不赔钱。
什么叫公序良俗?要知道,人民群众有庸俗的权利。令人厌恶的是某些部门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类似“允许领导玩儿主播,不允许老百姓看快播。”的感觉。介绍一下,快播是当年能下载三俗小电影,解决屌丝生理问题、大幅降低犯罪率、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小软件。
我认为,多线叙事的意义在于层层揭开迷雾。第一次看到的场景应该是一种错觉或至少不能完全揭示真相。甚至得到相反的推断。当再次回到这个叙事节点,即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事件的时刻,一定要令观众惊叹:“哎呀,原来是这样!”“天呐,原来是他(她)干的!”
沉思录中有一段话: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视角,不是真相。多线叙事的技术性操作,就是在揭示这一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