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根本,在心上修
我们修道的初衷嘛,都是为了减少自己身心的负累,让自己活的越来越轻松,越来越逍遥。这一开始就应该是个减法对吧?每天减少身心的负累一点。结果呢,向外又学了一些佛法,道法。自己内心的东西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于是越修道修佛,还越累!那这是为何呢?达摩祖师就说了嘛,打坐都能成佛,那我磨瓦岂不是可以成镜?要从根本上修!何为根本?心为根本! 跟随自己的心性而行,进而磨炼自己的心性,这才是修佛修道!修行,任何时候总离不开自己的“心”!离开了自己的心,去另外想象一些什么修佛修道的妙境或者不得不坚持的妙法,那都算不得修真。所以,任何时候你说要修了,首先就要让自己回归于自己的内心再开始!然后开始做减法,回顾一下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的心里还有多少欲念,先放下一些能放下的,放不下的再看一些佛道的经典辅助自己放下,总归以放下为根本,只要自己放下了,那些经典书籍即便不记得了也不要紧。就怕大家都只记得了文字,却没有减轻身心负担,这就是没有以心为根本,没有去行道! 我有幸接触到一些高人乃至神仙所著的书籍,但是我都是随自己的心去看,这就导致了,有很多书籍只看了一点,看着看着就忘了!那我为何如此不珍惜这些经典呢?因为我要以自己为本,以自己的心为本!从心开始,用心去读,才能读出能量。而很多时候自己心情杂乱的时候,经典读不下去了,就赶紧先放下,趁着自己心情杂乱,先修炼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所以修道也是应景而修嘛。我常说人生就是渡劫,我们每天生活中的一个个问题那都是一个个小的劫难,同时呢,也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修道的课题,我们就是要在这些问题发生的时候去修!总修个心性不动,或者随心所欲,如此越来越轻松,身心越来越敞亮!至于你说成仙成佛,多高修为那些,你现在都活的都如此轻松,如此快乐了,还需要其他什么吗? 我们小时候都是无比天真的,那时候最喜欢玩过家家,就是模拟周围发生的事,然后投入进去!其实人生就是过家家,只不过我们太投入了,所以有了真假之别(把投入多的作为真,投入少作为假),喜怒哀乐沉浸其中,就以为是自己的喜怒哀乐,最后把这积累下来的好坏性格习惯当做自我,又有哪个真的是你呢?孩子玩完过家家后,他还记得自己玩过的什么过家家吗?都没有了,对吧?因为他回到了自我,而不著于万物!所以孩子总是轻松自在的。你觉得累,你觉得背负了东西,那都是着相了! 所以,入一境,杀一境,得一理,忘一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