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批判哲学(3-2-1)——以“判断”为枢纽的康德先验哲学计划

2023-01-24 17:50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3-2-1 批判哲学 Critical Philosophy以“判断”为枢纽的康德先验哲学计划

代表人物:康德《三大批判》

●枢纽:判断 Judgement,批判本身是一种判断,《三批》:什么不是【纯粹理性】,什么不是【实践理性】,要符合某种绝对必然的【先天标准】才是可靠的【理性】,所以最后是【判断力批判】,用一种判断分辨出什么是【正确的判断】(主观的目的性判断、有体验的审美判断、在外部的、万事万物的归纳经验科学中的合目的性的判断力)

○康德最终也是失败的,新康德主义和胡塞尔争辩【判断】(动作)和【表征】(材料)的关系

⊙胡塞尔:【表征】本身和【判断】是两种不同的意向性

⊙康德这个结构,是从普遍到特殊,中间有一个合法性层(如何才能够从普遍到特殊,有限的人如何确定得到的普遍是对的、可靠的),这个层就需要理性为其立法,这个规则(绝对必然的先天性的原理)就是【批判哲学】(建立合法的知识、道德行为、审美感受、价值判断等)——引出德国观念论运动

3字头原因:引入【先验主体性】

场域论 3

主体性(很挫的【先验统觉】,是一个虚无的、空荡的) 调和

形而下(经验、体验)

VS

形而上(不依赖经验的、自我具有判断能力、反思能力、验证能力的自觉的先天性)

本体论 2

有限者(人类、现象化的) VS 无限者(Reason、God、本体上的)

●人类本体论样态是被无限者决定的(经院哲学传统)

●用形而上学方式把握无限者是不合法的(把握【物自体】也是),思辨理性超出了它的适用范围:表象

●但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可以大量采用无限性的,实现一种绝对必然的姿态:【自由】,【自由】中包含了【绝对性】,通过【定言命令】:自己给自己立法,自己坚持自己的符号学律令①,可以反过来让人判断②【灵魂不朽、存在、自由意志、追求完满】

○①同费希特【自我学】开端“X”(A=A背后的X,Ich=Ich走向Ich being,也是靠这种【自我的设立活动】)费希特道出了康德的真相:以【自由】作为最强的本体论基础。

⊙自由精神是从笛卡尔【我思】,经由胡塞尔一直秉承的,【先验哲学】中独有的自由精神,它可以作为绝对者的基础,但修辞上不能这样说,本体论上还得靠信仰、自由意志做出最后一跃,靠本体论效力支撑整个体系。

▪《纯批》中判断Truth有效性的时候,就得依赖于道德判断、实践规范性了

○②康德的“辩证法”运行:倒逼、纠错法,辩证法生产性是有限的,是一种否定性辩证法

认识论 1

Judgement 判断

●通过【判断】可以获得【表象】,【判断】=连接独立于、先于经验的【先天概念】(当做【范畴】),用【判断力】将【各种先天概念】揉到【表象中去】(利用官能将【感性要素】组织起来、赋予形式,依靠【先验统觉】、【想象力】、【知性】、【综合】、【分析】,将其变为【有时空广延的复多体】,把不同属性装载在一个实体上)。

○所以前表象(尚未被表象的)【感性材料】人是视而不见的(无法认识),必须经由【知性】的规则、概念加以整理(判断)才生产出可思的【表象】【判断】作为【表象化】的枢纽使得【先天概念】、【感性材料】激活,【材料、概念】可以刺激人得出【判断】,所以认识论二分为【判断(活的)】与【表象(僵死)】

●康德为何将【判断】①作为他哲学、事物合法性的建基方式:通过这种设置命题的方式把最底层的真相、本体论实事、意识结构,投射、建构出来(【先天综合命题】、【先天分析命题】都是一种建筑术②)

○①判断本身是命题化的 Setzuiy Satz 设置命题

○②这个建筑术道出了一部分事态真相:通过【命题化】的方式(形式逻辑、同一律、排他率作为前提(背后隐含形而上学预设①))把握【纯粹理性】,然后走到【认识理性】,【认识理性】是有限,不行的,继续进入【实践理性】,进一步走向【意志】,【意志】是更屌的,背后是有华子保证的。

⊙①要看康德的【前批判哲学】:证明华子的唯一方式、笛卡尔本体论证明为什么不行等

❤️❤️❤️

3-2-1.批判哲学(Critical Philosophy)

  • 代表人物康德
  • 场域论上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对立由主体性/先验统觉调和形而下对应着经验的维度;形而上对应着独立于经验的/先天的,能够设立进行评判的标准
  • 本体论上是有限与无限的对立有限对应着现象人类的维度,人类自身是有限的,永远都要受到无限的束缚,且试图形而上学式地去超越表象抵达无限/物自体注定是失败的,只会遭遇先验幻象;无限则对应着本体上帝的维度。虽然有限是无法抵达无限的,但是康德却在《实践理性批判》提出作为有限者的人类却可以持有一种无限的姿态,这种无限姿态即自由,人类自己为自己立法/符号学律令,并将之施加到自己身上,由此能够对灵魂不朽,道德完满,意志自由进行判断,从而抵达无限。因而自由在康德的哲学中自由是具有最强大的本体论地位的,是作为绝对者存在
  • 认识论上是判断
  • 判断的地位:康德的批判哲学主要探究一个主要问题普遍是如何导向特殊的,即先天必然的维度如何变成我们有限者能够掌握的合法的知识道德知识以及审美感受?对此的回答则揭露了康德哲学的核心理性在其中立法并施加规范于自身,从而按照所立的规则进行判断,从而在普遍与特殊之间中介,而判断则能够导向自然,实践的形而上学,这就是康德的批判哲学。因此批判哲学实际上是一种判断哲学判断在其中作为康德哲学体系的枢纽,判断贯彻了康德的三大批判,它作为一种否定性的“辩证法“(并非真正的辩证法),不断地进行否定:什么不是纯粹理性,什么不是实践理性,什么不是正确的判断,由此导向什么是纯粹/实践理性符合先天普遍的必然原则)以及正确的判断合目的性的判断,即事件流/感性杂多导向观念/概念)
  • 判断的作用:唯有经过判断,我们才能经验到表象。首先我们进行直观得到前表象的感性杂多,并将其置于时空之下,并对其进行统合,再用知性将其加之于概念之下,从而进行判断,由此我们才能够得到表象
  • 为何判断要进行命题化:判断为什么要进行命题化,即为什么判断要设立为一种先天综合分析(例如那个东西是石头)。首先,判断的命题化中包含着形式逻辑,同一律,排他律以及矛盾律等一系列形而上预设,而通过设立命题的方式则可以将本体论的底层真相建构出来,这是哲学建构的基本方式,构造一个命题化的体系。其次,在康德的《前批判哲学》可以看出命题化设置是一种迂回的抵达无限的方式,从论证笛卡尔的本体论论证为何失败导向命题化认识论的纯粹理性,而从纯粹理性的有限而不得不导向实践理性,而在意识到实践理性同样是有限的,则最终导向超越性的意志


【主义主义】批判哲学(3-2-1)——以“判断”为枢纽的康德先验哲学计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