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章、无人推荐,我是如何考上211博士的?
没有文章,没有推荐,历经三年艰辛,两次失败,终于在今年九月登陆,成为国内某211院校的博士生。根据三年来的联系导师、备考流程、经验教训,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和心得。这个过程中有疑惑,有挫折,有担忧,有喜悦,希望能给备考的同学一些参考和鼓励。
第一年
一、基本情况:2018年6月硕士毕业,手中无文章,无推荐。我报考了省内的一所985院校和一所211院校,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二、考试流程:即将硕士毕业。工作和考试纠结了很久。因为不喜欢办公室的工作氛围,向往大学老师的生活状态,所以决定去考试。开始准备的时候是2017年11月。当时我内心的想法是:考研和考博一样。只要准备好目标院校的考试科目,一切都不是问题。因为我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这句话成功洗脑,坚信自己能考上,根本没有找工作的打算。
转眼间,次年3月,两所院校的考试时间仅相隔一周。考上第一所985院校的时候,英语第一次笔试和专业课复试都顺利过线。面试的时候,大家都在走廊等着。前面走出来的考生说老师不会问专业课的问题,基本都是讲考生的基本情况,所以很轻松。轮到我的时候,面试问题是“请谈谈你对XXX本质的看法。”听到这个问题我是欣喜的,因为我已经准备好了这个问题,然后我按照三个部分来回答这个问题:“当前学术界的主要观点,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观点,我的看法和理由。”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看到两位老师低头抬起头,这让我信心大增。但是我的导师说他不同意我的观点。然后问了一些关于我毕业论文的问题。考完试我就知道我冷。我考上二本211院校的时候,有四个导师报考,其中一个是我导师自己的硕士生。老师明确表示,如果扩招,就有我的名额。如果没有只能有自己的学生,结果就是我没有等到扩招的消息。第一次考试以失败告终。
三。吸取的教训:
各位应届毕业生,在考博找工作要两手抓。考博上岸一次很难。别等我找到工作发现春招基本结束了。
如果能掌握和掌握连续阅读,尽量选择掌握和掌握连续阅读。不要想着回来读博士,因为博士生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
一定要在考前打听好院校,避免无所事事。
分析导师回复的邮件内容。这个211院校的导师回复我说:报名的人多,你要想好就再报。当时没想到会这样。所以要仔细分析导师回复的邮件。
第二年
经验教训:两次失败后,我急忙找工作,然后采取县级人才引进政策,加入当地政府。有编制和事业单位,每天工作6.5小时,不加班,很清闲。工作一年后,有了再考博士的想法,然后开始联系导师。但是因为11月份没有找到合适的导师,所以没有参加考试。这里给大家提个建议。如果12月份考,最好8月份联系导师(这个我后面会详细说)。
第三年
一、基本情况:工作内容简单,每天6.5小时,每天下班后无事可做,时间足够完成手头的工作,生活枯燥。男朋友在读博,我很羡慕他每天和我分享的丰富的学习生活。又慢慢萌生了考博士的想法。
二、经验教训:
①尽早联系导师,给导师发邮件要真诚。虽然导师基本坚持择优录取的原则,但是你也要让老师知道你读博士的诚意。我一共联系了52位老师,21位收到回复,11位老师同意报考,3位积极回复。有的老师回复及时,有的老师很忙,有的老师可能没有邮箱。如果没有收到老师的回复,不要难过,不要气馁。可能真的是老师没看到邮件(因为我入学后收到了老师的邮件,也可能导师真的不缺学生)。如果得到回复说没有名额也不要难过,继续联系下一位老师就好了。这里有一点要说。不管老师回复什么,建议发邮件回老师,作为一种礼貌,表达感谢。
(2)目标院校一旦确定,后顾之忧就少了,做好准备才是硬道理。多准备一些面试前可能用到的问题,保证考试不慌张。
③调研计划一定要写好!一定要写好!一定要写好!(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因为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在申请考核制。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基础资料(四六级、毕业论文、小论文发表等。),研究计划和初试+复试。基础材料要详细,除了能证明自己优秀的材料,这方面基本没有加分的余地。研究计划和考试一样重要,你可以通过良好的准备来提高成绩。一定要认真对待。我看了下事后第一次考试的研究计划,真的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