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贴 | 清华信号与系统380+学长:无需盲目模仿,适合自己才最重要!
又到了一年录取时,小苏的经验贴征集也差不多有一个月了,很高兴能收到这么多上岸人的来信,同时也很感谢大家的分享,每一篇小苏都会仔细审核为大家发布的~那我们话不多说,直接开始今天的分享吧!
start !OK!
📄 个人情况:
首先介绍下自己的情况,初试排名靠前,本科来自一所不知名院校。
本科绩点尚可,专业排名前百分之二十,四六级均500+,英语底子尚可,在备考过程中,英语没有花费太多的功夫。
择校的考虑
比较喜欢电子信息专业,也有清北情结,就想考清华了。清华本部的电子信息考的专业课比深研院多了一本电磁场,个人不太喜欢,就选择深研院了。深研院考的选择清华也没想太多,更多是情结吧。
准备的过程也不是很顺利,不过最后分数尚可,成功上岸了。

初试的准备
📅 制定学习计划:
当时初试也看了不少高分经验贴,发现各种高分选手用的材料,复习的进程都不太一样。觉得还是不用盲目跟随各种经验贴,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可以先有个大体的规划,边复习边调整规划。随着复习的深入,我们对如何安排复习任务的想法也会改变,所以也没办法从一开始就把各种事情计划好。只能是在复习准备的过程中,多做事,多反思,及时调整。
📅 专业课变化:
从2021届考研开始,清华电子信息专业课改革,从原先的828改成了985,命题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往年真题的参考性变得不是那么强。2022届考研是清华电子信息改革第二年,不确定性很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心中还是十分忐忑的。
复习进程安排
我没有那么严格的时间安排和科目规划,基本是每天看情况和状态调整,感觉这样弹性的时间安排更有持续性。
⏰ 时间安排:
时间规划上,我是各个科目分开来规划。总体来说,数学和专业课的复习投入了大部分的时间。
英语和政治:
英语我底子较好,英语上花的时间相对比较少。政治感觉北京地区会普遍压分,差距不会很大,主要就是数学和专业课的差距。所以前期在政治上投入的时间相对不是很多,英语可以背背单词或者每天做一篇阅读保持手感。
每天安排:
我是每天六点半左右开始学习,中午会午休两小时,晚上学到十一点左右结束。中途觉得疲惫的时候也会散散步,休息下。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状态非常重要,个人不喜欢状态好的时候学很多,然后状态低落不学习,备考过程中我是尽量让自己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状态。
⏰ 专业复习计划:
1.九月之前,要把专业课的基本知识过一遍,九月开始进行真题和强化训练。
2.政治不是很着急,可以八月初再开始。
科目复习经验
01政治
政治这门课,我没有投入特别多。感觉北京地区普遍压分,主观题差距不会特别大,在客观题上花些时间就可以。主观题最后几天跟着肖秀荣四套卷背诵下就行。
选择题还是要略微多花些功夫,北京地区主观题部分不会得分太高的,只能是在客观题多花些时间。选择题还是争取40分左右的分数。这样政治才不至于太拖后腿。政治没有太多技巧,中规中矩来就行。
✍️ 复习:
我政治主要用的资料就是:视频课,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知识点背诵手册,肖秀荣八套卷四套卷,以及徐涛和腿姐的模拟题。
政治晚些开始也没问题,我是用的徐涛的强化班视频课,教材是用的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跟着视频课把大致的知识点过一遍,边看书边做笔记,加深印象,然后可以把1000题做一做。
1000题
1000题刷完一遍可以把错题再回顾一下查漏补缺,一些高频知识点可以再背一背。建议是过完一遍后再把错题回顾一遍,加深效果。1000题比较基础,个人觉得光做1000题对知识的理解很难深入。
建议再做做其他习题或者模拟题,腿姐徐涛的题都可以做做,这样之后做模拟题正确率会高很多。政治大题,就最后多背四套卷就行,四套卷的量还是很大的,实在背不完可以背下前面两套卷子。
02英语
英语我的基础还不错,四六级都是一遍过。22届的卷子相对21届的卷子要简单很多。英语就推荐真题和单词。
📝 真题:
市场上的模拟题不是很推荐,多做做真题,多去揣摩体会真题的出题风格,近十年的题要特别关注,近十年的真题风格比较固定了,值得反复做。做真题,阅读是重中之重,阅读中的技巧也能够做新题型和翻译。
📝 单词:
单词经常背,可以背了遗忘个一两天再去背,这样可能记忆效果会更好,也可以有空余的时间去学习其他科目。
📝 阅读和翻译:
英语阅读最好天天做,哪怕做个一篇,保持对英语的感觉和做题的手感非常重要。翻译感觉也没必要做太多,做下近十年的或者近五年的也可以,找找感觉。
📝 作文:
作文可以找些模板背一背,尤其小作文,背些模板会更方便,大作文比较灵活,平时可以带着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大作文的话题范围很广,可以从积极消极两方面积累素材。后期可以对照真题,写一写,大小作文可以各写个三五篇找找感觉。
03数学
数学还是尽可能早地开始,数学内容还是很多。我是一直跟的张宇,我数学用的教材是张宇的《基础30讲》《高数18讲》《线代9讲》《概率论9讲》,然后配套张宇的基础班和强化班的视频课。
📖 学习:
我当时是边听课边记笔记,之后再把笔记整理一遍,对照笔记在书上标注重难点,之后把对应的例题和习题做一做。学的时候会觉得很费功夫,但是非常值得。
基础一般的同学,自己看书,很可能重点把握不住,难点吃不透,这样到后面做题会很麻烦。还是建议跟着老师来,张宇的强化班的36讲总结的还是非常不错的,各种题型,方法总结的十分全面,知识体系完善。
📖 1000题:
基础30讲和强化36讲结束之后可以开始做1000题了。我当时是基础班和强化班花费了很多时间,后期还想多做做模拟卷之类的,1000题没有做太多。打牢基础还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数学一,对基本概念要求较高,题目比较灵活,并没有太多固定的题型。
📖 模拟题与真题:
我1000题之后就开始做各种模拟题了,模拟题和真题还是做了不少。刚开始做模拟卷的时候,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必过分担心。当时也没想太多,就一套套的做,可以两三天做一套题,保持手感一直到考试。错题还是十分重要的,要根据错题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04专业课
我是用郑君里的课本和习题打基础,课本的公式推导繁多,最好自己推导一下每个公式。这样对公式定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才能在后期的做题过程中比较得心应手。
📍 习题练习:
结束一章的学习后,可以做一下对应的习题册,郑君里习题册中一些题目的运算量还是比较大,还是尽早开始,九月之前务必把那些题做完。之后做下真题,体会下真题的风格,建议从最近的年份开始做,年代特别久远的真题比较古怪。
⚠️ 注:AD/DA转换部分,这个可以看看奥本海姆的课本,还有的是特征函数理论这个也是常考的点,在平时的训练中多留意下,不是很难,用熟练了就行,但是郑君里的课本中没有涉及,这块内容可以参考奥本的课本,奥本把特征函数讲的很清楚。
📍 真题:
清华828难度比较大,刚开始做放平心态,真题尽量多做几遍。做完真题后,我当时还做了乐正友的习题集,这本习题集和828的题是清华电子系教授出的,针对性很强。
乐正友习题集中每道都是精品,一点点做下来帮助很大。做完乐正友习题集,二刷真题,对真题的理解会上升一个高度。真题中部分题目会涉及到数字信号处理,比如圆卷积,线卷积之类的,需要另外补充,这方面的可以把程佩青的课本看看。信号与系统的公式繁多,可以经常把公式推导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