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關於當代藝術的一些思考

2019-11-19 14:55 作者:红线本公子  | 我要投稿

關於當代藝術,儘管此前在美學原理、藝術哲學的課上多有涉及,網路上也常常能看到相關的報導展示,我卻一直不甚明白,此次『無同空間』的展覽給了我進一步理解當代藝術的機會。

究竟什麼是當代藝術?不僅是我們這些雲裡霧裡的普通人,即使是浸淫藝術多年的專家學者也很難回答這一問題。藝術是時代精神在感性中的直觀表達,从十九世紀末到如今的二十一世紀,當代藝術仍然在不斷的探索之中。戰爭与全球化、商業化不僅衝擊了全世界的經濟政治思想,也深深地影響了藝術創作領域——不同於傳統藝術對自然界忠實的描述。當代社會的物質極大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卻是一片荒漠。現代化使社會成為人類生存的核心,藝術對象也日趨內向化,轉向人類社會与個人內心世界的表現。人們以「抽象」作為當代藝術的特點,實際上正是因為社會的複杂多樣,人心的糾纏難測,表達它們的藝術自然也就抽象難懂。不同於傳統藝術尚能被知性与理性所把握,當代藝術很多時候是非常私人的、個體心理情感的表達,衹能同樣以感性體悟。看現代藝術展就像買彩票,因為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各有千秋,能遇到引起內心震顫共鳴的作品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

當代藝術的內向化同時也帶來了不真誠的問題——人們很難分辨一件作品究竟是在表達什麼,抑或僅僅是無心的撈錢塗鴉。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類的藝術實踐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人們摒棄了傳統的藝術手法,當代藝術在傳統藝術的廢墟中創生,時至如今,卻仍舊是一個嬰兒,它處於一種非常糾結的狀態,如同希臘神話里宇宙新生前的混沌(chaos)。一方面,「藝術已死」,傳統藝術理論已經在現代藝術先鋒的不斷努力下崩塌,新的藝術理論卻尚未確立,新的藝術形式層出不窮,理論遠遠落後於實踐。另一方面,藝術的精神又領先於它的形式,對傳統藝術的攻擊仍在持續,許多作品空有形式而無內容,它們表達出的對傳統藝術的顛覆而非其形式本身體現了「當代藝術的前精神」,這樣的作品本身能否被稱為藝術卻值得懷疑。


此場藝術展的兩件展品十分具有代表性——柳溪的「心垢」

心垢 柳溪

与王滿的「無題」。

無題 王滿

「心垢」用黑色陶瓷毛線纏繞的幾何體,既是對傳統社會的反叛,又表現了現代種種黏著不堪的負面情緒。|無題^以三角形這一銳利的幾何圖形与粉色這一看似溫和無害的顏色,揭露了現代社會一件殘忍的真相——“faith can become a gun”(粉色絲帶上寫的是"when faith becomes a gun")。

when faith becomes a gun

然而帶給我最大震顫的卻是一個沒有署名的白色方框,它靜靜伫立地在兩件展品之間,与白色的背景墻融為一體,乍一看並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

無題

但它又是如此的特別,在空曠的展館中,展品或是三兩一組,或是抱團而型,它卻是那麼的孤獨,正如在茫茫人海中的你我——在社會的浪潮中被淹沒,卻又始終是孤獨的個體;縱然同社會如何的接近,卻終究獨自一人。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們戴上苍白的面具,成為集體的一部分,也捨棄了与存在對話的機會,淪為「他者」,而自我的意義,正如丹麥哲學家祁克果所言——

「在認識任何别的事物之前,人必須認識他自己。這樣,只有在內在地理解自己、从而看清自己的道路之后,人的生命才能獲得平安和意義……」

關於當代藝術的一些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