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杂谈】巧夺天工的唐代香囊。香囊的动人传说。说到香囊,咱们先来听个故事。很久
【趣闻杂谈】巧夺天工的唐代香囊。香囊的动人传说。说到香囊,咱们先来听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黄帝部族发生了大瘟疫,人员死亡无数。黄帝一筹莫展,后来听说一个叫广成子的神仙医道高明。于是,黄帝派人去向其讨教医治瘟疫的方法。广成子用雄黄装包,嘱咐大家佩戴在身上,结果人们的病全好了。“身上戴香包,门上插艾蒿,瘟病全除掉,吉祥光高照。” 听到这里,你应该明白香囊的用途了吧!对了,就是避邪防疫用的。香囊根据布包里的草药种类不同而有不同的用途:比如装藿香、丁香、木香、羌活、白芷等草药的是用来防流感的,而装薄荷、丁香、薰衣草等草药的则能够驱除蚊虫…… 古代的医疗技术远不如现在发达,特别是春夏之际,虫害和时疫流行。聪明的古代人是怎么消毒防病的呢?他们就佩戴上这种包有药材的香囊。这些香囊既能治病除臭驱虫,还散发着芳香的味道。香囊还是孩子们的玩物,寄托着大人希望孩子健康平安的心愿。除了老人、孩子爱佩戴香囊外,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作礼物互相赠送,以表衷情。 先秦时代,古代女子用五线制成香包饰物戴在头上。到了南北朝就发展为佩戴香囊。唐朝出现了装有香料的银香囊。人们甚至将佛经盛放在香囊之中随身携带,用来消灾辟邪。 鎏金镂空花鸟球形银香囊只有乒乓球大小,却像鸡蛋壳那么薄,里面可以存放燃烧的香料,但香灰却不会洒落出来。听上去是不是很神奇? 这个银香囊的外壁是用白银制成的,玲珑剔透,呈圆球形,通体镂空,雕刻有漂亮的花鸟纹。之所以镂空,是为了方便香味飘散出来!球高5.1厘米,直径4.8厘米,银链长14.8厘米,用于悬挂或系带。整个香囊外部由上、下两半球组成,以合页相连,并装有钩链以备开启。看上去是不是无比精巧呢? 银香囊里面有两个相连的圆环,外环以轴连于外壳小孔中,内环的轴则安在外环小孔上,最里面是燃放香料的半圆形金香盂,也以轴连于内环小孔上,每个轴都与相邻的轴成90度直角。 外壁、机环、金香盂之间,用银质铆钉铆接,能够自由转动。不论香球如何翻滚倒转,金香盂因重力作用,总是保持着重心向下,处于近水平状态。里面的火星香灰一点儿也不会洒出来。这就是“陀螺仪”的原理哦! 唐代诗人元稹有《香球》一诗:“顺俗唯团转,居中莫动摇。爱君心不恻,犹讶火长烧。”既描述了香球的结构,又语带双关。 香囊背后的凄美故事 唐代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带着宠妃杨玉环仓皇出逃。一天深夜行至马嵬坡时,军士突然叛变,他们砍杀了国舅杨国忠,威胁李隆基绞死了杨玉环。而这个银香囊也随同杨贵妃葬入贵妃冢。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安史之乱后,唐玄宗自蜀地返京都,因思念旧情,便秘密派人改葬杨贵妃,但挖开旧冢时发现“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意思是说,杨玉环的尸体已经腐烂,只剩下银香囊了。银香囊承载了唐代一段动荡的历史,承载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凄美爱情故事,更多的是饱含着中国古人巧夺天工的智慧。 这个银香囊方便随身携带,不会污染、烧毁衣物,走起路来步步生香,叮零作响。因香球便于携带,外出时常挂在车上。据说唐朝的同昌公主步辇周围缀有五色香囊,里面放置的奇特香料多是来自外国的贡品。她每次出游,必定满街流香,令观者无不沉醉。“香车宝马”一词,大概就是指的这种悬挂香囊的车辇(niǎn)吧! 一千多年过去了,出土的银香囊转动起来仍然灵活自如,平衡不倒。匠心独运的设计,高超的工艺水平令现代人叹绝。 《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发布,推荐意见: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无论是易感人群,或者已经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均可以应用中药香囊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新冠肺炎并能显著改善患者嗅觉功能。 我们依据当前特点,精心选取了十几味草本中药材,经科学合理配伍制作一批香囊,这种防疫香囊分为常态防疫香囊(平时使用增强抵抗力)和应急防疫香囊,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