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平岁时记(续)7

2023-03-11 06:32 作者:俺们地球村那点事儿  | 我要投稿

【北平岁时记(续)】作者:仙舟 益世报-北京 > 1931-08-13 寒食节 俗传清明前三天为“寒食节”,按寒食节之说,颇有可考,雾阁旧事集:进文广出亡,介之推从之,中途公饥甚,推刲腕股以啖公。公复国,封赏诸臣,推独无所得,乃作,龙蛇之歌,隐于绵山。公求之不出,遂燔左右木;推抱木焚死,公哀之,令民禁火一日,故名“寒食”。 又左传:晋侯——文公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緜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又琴操载称:晋文公与子绥俱遁,子绥割其腕股,以啖之。文公复国,子绥无所得。怨恨作龙蛇歌,遂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山求之;子绥抱木死!文公哀之,令民五月五日,不得举火;子绥,即推也。 又刘向新序晋文公富国,介子无爵,乃作龙蛇之歌曰:“有龙矫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入深渊,得安其所,有蛇从之,独不得甘雨!”吟毕,去绵山而隐焉。文公求之不获,乃焚山求之,介子死,因禁火以报之。吕夷简诗:人为子推初禁火。 【北平岁时记(续)】作者:仙舟 益世报-北京 > 1931-08-14 据上所载,即寒食节乃为纪念介之推而设者,然诸书所纪之名,皆不一致,既曰“之推”,又曰”子推“,而刘向新序又称为”介子“,琴操则又谓为”子绥“,一人之名如是,其事蹟确否?想可知矣! 然以鄙人卓见所及,寒食节是是否由之推死后而有,姑置勿论,即以之推之事实言之,其死也决非因火焚而死者,左传谓:“遂隐而死”,是其显晰之证明也。 人名与事实既如前之经庭,而其日,亦有不同之点;纪其事者,信笔云云。无怪后世以讹传讹也。 既谓寒食节在清明前三日矣,乃又有谓在前二日者;岁时杂记: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皆以此日扫祭先茔,经月不绝,故俗有“寒食一月囗”之谚。 寒食节,又有大小之焚,是说亦有记载,日历汇编:去冬至百六日为小寒食节。又元稹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又东坡诗:细雨晴时一百六,画船鼍鼓莫违民。 【北平岁时记(续)】作者:仙舟 益世报-北京 > 1931-08-15 岁时广记:民间以百四日始禁火,谓之“私寒食”,又谓之“大寒食”。又历忌释:冬至一百五日,有疾风暴雨,谓之寒食。又江西宗派诗:一百五日足风雨,三十六风劳梦魂。据此,则去冬至百四日为“大寒食”,百五日为“正寒食”,百六日为“小寒食”矣。 又东京梦华录: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为寒食,此说与前述恰相合。 又月令纂要载,去冬至百有六日为清明节,以此推之则寒食节当在清明前一日,至前二日三日之说,殊不可靠也。 关于寒食节,晚近民间奉行甚稍,前明时此风尚盛,满清入关,逐渐废弛,乾嘉之季,仅八股家能道及之,至奉行者,殆无几也。 奉行寒食节,秦汉时,最为严厉,且列为禁律中,故又曰“禁烟节”。先时民间举行此节之情形,系于清明及前后各一日为寒食节,于寒食前一日家户皆预做素食,足三日食用者,又名冷食;盖此三日之中,既不得举火为炊,尤不得夜燃灯烛,犯之者,则系诸囹圄,犹之国府厉行统一日历之令也。 岁时广记:庆历中,京师人家庖厨,灭火三日,名于密室中烹饪,而后稍缓矣! 明以后,北方奉行寒食节者已甚尠,惟陕川等地,此风犹存,提要录:秦人多不解寒食为何事,仅知寒食为“熟食节”,言其不动烟火预办熟食过节也;齐人则又有呼为“冷烟节”者。 【北平岁时记(续)】作者:仙舟 益世报-北京 > 1931-08-16 又有称寒食节为“五节百”者,此说亦有可靠,荆楚岁时记:去冬至一百六日为寒食节,民间禁火三日,今谓之“禁烟节”是也;又谓之“百五节”——仙洲附注:余先时亦不知寒食节,尚有“百五节”之一说,嗣于翻阅参考书时,始知尚有是称,而洪舍人客[容]斋笔记亦曾解释“百五节”之义甚详。据载:今人谓寒食为一百五日,以其自冬至后,至清明,共历五个节气也。凡为一百七日,而先两日为寒食,故云;他节皆不然也。 关于寒食节之即景诗,唐宋名人,颇善咏之,文词秀丽,写景逼真,尤堪耐人寻味;茲简录数则于下: 胡仔诗:飞絮落花春向晚,疾风甚雨暮生寒。 陈去非诗:飞絮春犹冷,离家食更寒。 赵元镇诗:禁烟不到粤人国。 李正封诗:千门上灯火,九陌无尘土。 王君玉诗:疾风甚雨青春老,瘦马疲牛绿野深。对工稳洽,写实不讹的,是好诗! 又明老诗藁:疾风甚雨悲遊子,峻岭崇岗非故乡! 北平旧俗,清明前数日,世家皆熬“大米粥”以散乞丐,谓之结善缘,不知此即寒食节之遗俗,而所谓结善缘,强置之词也! 玉烛宝典:今人寒食悉为“大麦粥”,研杏仁为酩[酪],引饧沃之。又白乐天诗: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又李义山诗:粥香饧白杏花天。又宋子京诗:漠漠轻花着早桐,客瓯饧粥对禺中。欧阳公诗:已改煎茶火,犹调入粥饧。(实际是苏轼的南歌子(晚春))据此,则知囗上所书之“大米粥”及“杏仁茶”,皆供应寒食所需之食品也。

北平岁时记(续)7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