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悦耳的音乐就一无是处了吗?(文末彩蛋!)

2021-08-11 14:07 作者: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 我要投稿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注:本文文末有彩蛋,一定要看完哦!

大家通常会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自己喜欢听的音乐?优美?舒适?悦耳?如果仅仅只是受限于这些形容词,那么是时候打开耳朵听听更多的声音了。

前段时间,Yusi在视频节目里讲到了经典黑帮电影《教父》的配乐《The Godfather Waltz》,乍一听就发现音乐里带着紧张不安的情绪;而大家非常熟悉的周杰伦《以父之名》也致敬了这段配乐,前奏是在这段音乐基础上变形诞生的,同样营造出了一种暗黑阴郁的氛围。

这段音乐之所以让人听起来没那么舒服,是因为其中“混”进去了一个并不属于原本调性的音符。从创作角度来说,这样一个意外音符的到来,破坏了整体调性的和谐度,不可否认,这样的曲子会对习惯了听调性音乐的大众耳朵造成一定的冲击,引发一定的紧张感。

但是,如果将这样的曲子与电影情节、人物关系等相结合,我们会发现这样听起来并没有那么“悦耳”的音乐与电影又达成了意外的和谐,非常完美地表达了电影主题与人物情绪。

所以就像Yusi所说的:音乐中的和谐与否其实都是相对的。

只要能够恰如其分地去表达当下所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那么就算音程关系并不常见,也不能判定它就是“不好听”的。因为它的整体是和谐的,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同样,我们之前讲过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春之祭》中,也是充满了不和谐的音程关系,和弦、节奏、调性都有很大的冲突性,让很多习惯了听和谐、优美调性音乐的耳朵很不适应。

1913年5月的一个晚上,芭蕾舞剧《春之祭》在巴黎香舍丽榭剧场上演,珠光宝气的贵族与追求时尚的巴黎观众们纷纷前来观看演出,期待着一场关于艺术的享受。

但显然,这些巴黎名流们被《春之祭》中的各种“怪异响动”吓到了,演出刚开始不久,观众席上嘘声、指责声、谩骂声响成一片,让这首曲子一度“臭名昭著”。

其实,除了斯特拉文斯基,还有很多音乐界大神们比如马勒、巴赫、瓦格纳、布鲁克纳等等,在创作音乐时都会时不时跨出舒适区,创作出一些尖锐而不和谐的音程。这些听起来似乎有些“刺耳”的音乐,却像一道光,照出了他们音乐中真实的人性,动人的感情。

一百年后的今天,很少再有人吐槽《春之祭》难听了。一方面,人们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去理解与感受故事背后的意义。

这首曲子本身所描述的,是原始部落的人们在迎接春天的到来时,用少女来献祭。斯特拉文斯基用那些不规则的节奏、不和谐的和声,充分展现出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氛围与意象,诠释并还原了他要表达的内心情绪。

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听音乐越来越多,大家对于不和谐音的接受程度越来越大,很多曾经听起来不和谐的音程,如今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并且被大家所习惯。这是音乐的发展和创新所在,也是人类的进步与成长。

与此同时,通过上面的例子,也让我们进一步明白:音乐的意义,从来都不是追求旋律的优美、节奏的悦耳,而是在创作、演奏或聆听中,真正表达和展现出丰富而多样的情绪。

那些听起来很“舒服”的音乐,通常是正好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耳朵听起来很习惯,但或许对内心很难有刺激与触动。

所以,选择去听让自己感受舒适的音乐,更多时候只是一种对生理的迎合,把音乐当成了生活里的陪衬,抑或是一种麻醉剂。我们当然不否认这也是音乐存在的重要作用,但如果对音乐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这里,那未免太小看这门表达的艺术了。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可以自我表达的艺术,正如文学、电影中可以表达多种多样的情绪和美感,音乐也不可能只追求优美、悦耳的声音,它有着更开阔、更丰富的情绪表达空间。

在《走近科学》的配乐里,把音色换成合成器,把音乐节奏打乱,再融入一些不和谐音程,那么表达惊悚的恐怖音乐就诞生了。

在太空电影里,合成器的使用同样可以增加音乐的空灵感与诡谲感,紧张、神秘的情绪也从中显现。

这些听起来紧张、刺激的音乐,或许单听起来并没有特别好听,甚至可能还有点“刺耳”,但正是这样的作品,是在真正的用音乐表达情绪,是真正有生命力的音乐。

当然,说这么多并不是希望大家都去追求音乐的“不和谐”,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用更全面、更立体的眼光去深刻地认识音乐,张开耳朵,包容与接纳更多不同情绪的音乐表达。

对于如今的音乐创作者来说,更需要跳出舒适圈,敢于打破人们的听觉习惯,大胆地用音乐表达与释放自己的情绪,这才是音乐真正的使命与意义。

————

最后,彩蛋来啦~

你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周杰伦能红这么多年?为什么如今华语音乐里还是老歌好听?各个时代音乐“流行”起来的密码是什么?

由Yusi团队精心打造的精品课程《华语音乐养成史:多维解析流行乐》,8月12日(也就是明天),即将在B站上线啦!

这次课程,Yusi作为主讲人,将带领大家梳理中国流行音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也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化的视角来帮助大家理解中国流行音乐走到今天的必然和偶然性,系统性地解读40年华语音乐历史背后的文化意义。

从邓丽君、崔健再到周杰伦,每期课程,Yusi都会重点拆解一两首大家熟知的流行音乐经典作品,精细化讲解其乐理知识以及音乐的历史文化故事,让大家在听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get华语流行乐的经典套路。

总之,关于华语流行音乐的疑惑,我们会一次性为大家解答清楚!欢迎大家多多关注,点击试听!

不悦耳的音乐就一无是处了吗?(文末彩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