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克服拖延症

2021-06-28 19:05 作者:天天向上的小伙计  | 我要投稿

1.周/日目标

列周/日目标是我发现的一个对抗懒惰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很简单:

1.每周最后一天,列出你下一周想要完成的工作。

2.每天结束时,把一些周目标工作挪到新的日目标列表上,这些是你下一天要完成的目标。

3.一旦完成了日目标,那么这一天就停止工作吧。

周/日目标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把你要办的数不完的事分解开来了。你不是要一下子完成所有的事,而是要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通过将大量任务拆分成每天的任务量,你会更容易说服自己投入工作。

列出周/日目标能让你纳入一些不紧迫但是重要的事情。周目标会让你专注于大的规划,而每日目标则会让你远离压力,轻松面对。



2.限定时间

设定一个时间。在任务完成之前或时间用完之前不许停止工作。这就是限制时间的本质,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必须面对这种“残酷”的考验。

限定时间可以从两方面击退你内心的拖延恶魔:

1.时间短(30~90分钟最为理想):这比好几个小时连续工作让人更容易接受。

2.紧迫感:想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唯一方法就是尽快做完你接到的任务,限定时间会刺激你加快速度。

限定时间的真正好处在于你会一直工作到超过设定的时间。一旦你为一个任务或项目注入动力,你就会更易持续工作。限定时间是你开始工作的第一推动力。

下一次你不想工作的时候,就设一个90分钟的“时间盒子。”清理你的桌子,关掉收件箱,专心工作90分钟。



3.分解任务

不明确的大型任务是滋生拖延症的温床。为了尽快开始,你需要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将大的任务分解成易于行动的小任务。

你的任务列表必须将接下来60秒该做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分解那些你以前从未做过的非常规的任务。如果你从未给一项新的生意准备纳税申报表,那你做起来肯定十分困难。然而,如果你将它分解成几个具体步骤:收集文件、打印收益表、填几个表格……那就容易许多了。

·分解你不喜欢做的任务。如果你讨厌写文章,却需要完成一份学期论文,那么只在任务表上“写文章”这三个字绝不会激励你完成这件事。反而是将这个任务分解成小的步骤才更容易完成,如“选题”–“找研究材料”–“作注释”–“写论点”,类似的任务也可以这样来拆分。

·分解那些没有明确截止时间的任务。“整理文件柜”可以在15分钟内快速搞定,也可以花费十几个小时进行分类和相互对照。没有一个清晰的组织计划,这个任务很容易被永远搁置下去。



4.短跑理论

掌握短跑理论是进行自律的关键。研究表明,意志力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还是一种能被“用光”又可“充电”的类似汽车电池的资源。你拖延的时候,并不是因为你“懒惰”,而是因为你的内部能量源即将消耗殆尽。

短跑理论通过鼓励你专注完成时间表上的事情来解决这一问题,而这些事情需要一定的纪律和约束才能完成。短跑100米和跑马拉松的关注点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在马拉松中短跑,那你只能坚持几公里而已。

要想应用短跑理论,首先应试着找找哪些任务可以适用。接下来,是选定一些纪律性很强的任务。然后,在你设定时间表的时候,关注这个范围。它会帮你避免太早消耗完体能或是跑得太慢。例如:

1.起床。在你再次按掉闹钟铃声之前,强迫自己清醒并保持10分钟。通常,这个时间点过后,会很容易保持住清醒的状态。

2.习惯。坚持30天改变一个行为习惯。之后这个习惯就是永久的。

3.创作阻碍。再坚持创作20分钟,然后休息。



5.日程校对

做一个有关信任的练习。站起来,向后倒下去—别担心,我会接着你。

什么?你最后摔在地上,肯定很痛。这不是我的错。在你读这本书的几个月前我就写了它,现在的我们已经处于不同的节点了。

在我的恶作剧之后,你不相信我了,这完全可以理解,甚至以后你都很难再信赖我。尽管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缺少信任会破坏一段关系,但我们很难明白缺乏信任是如何让人产生拖延习惯的。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要去办的事情,就会拖延。当你完成了列表上的所有事项,然后还要加一些的时候,就是在破坏信任。开始工作之前,你说列表完成的时候就算大功告成了,并以此来激励自己。但如果再加一些任务,你就会破坏这种信任,此时你很难再次激励自己。

日程校对是当你对你的待办事项有充分信任的时候所做的事。如果日程上显示有很多工作要做,你就把它们全部完成。如果已经完成,你就停下。有了这种信任,你就会避免过度工作,也不会养成懒惰的坏习惯。



克服拖延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