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敌人心脏活动的英雄,为革命奉献一生的书记【一】
1981年,一位阔太太跨越万里回到了中国,这位阔太太曾经也是一位投身革命的有志之士,却叛变了革命,如今又摇身一变,成为了“爱国华侨”归国探望。
这位阔太太就是秦曼云,曾任团中央女工部、军委秘书处机要秘书、共产国际代表联络处主任兼上海中央执行局总会计,并在中共六大上为指定及旁听代表参会,并参与了大会组织委员会、苏维埃委员会和妇女委员会的工作。
而就是这样一位曾对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在1934年被捕后迅速叛变(一说秦曼云后经保释出狱,但从此与中共脱离组织关系),后又劝降了时任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的盛忠亮,二人的叛变对上海地下党组织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中共在上海的电台全部被破坏,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联系。
在这样的危机关头下,中共中央于1937年委托刘晓负责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同年7月,根据党中央电示,刘晓与冯雪峰、王尧山先组成中共上海三人团,领导中共在沪的工作。
1937-1938年,刘晓积极而慎重地抓紧重建上海党的工作。他首先非常慎重地逐个确认了上海留存的地下党员的身份,保证组织的纯洁性。刘晓认为党员干部没有职业掩护的“职业革命家化”、神秘化,游离于社会之外,孤立于群众之外,实际上是导致部分同志被捕牺牲的重要原因,他要求党员要社会化、职业化、生产化、群众化,即便于掩护党员身份,也方便联系群众,进行地下工作。
从1938年起,针对越发严峻的革命形势,刘晓领导的江苏省委坚决贯彻了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方针,将原有囿于知识分子圈子的“上海各界救国会”改组为“上海各界救亡协会”,进一步扩大了救亡运动的群众基础。除去联系群众,江苏省委还对地下党与上海的中共办事处(后改为八路军办事处,简称“把八办”)的关系做出了区分,组织上相互独立,不经常公开联系,保证党组织的安全性。
自1937年起,刘晓依据中央指示,加强了对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支援,先后举办军事训练班、抽调党员赴上海郊区、农村进行敌后工作。除直接培训敌后游击人才外,江苏省委也及其重视抗日群众运动,多次发动上海人民从人力、物力、钱财等多方面志愿新四军与抗日根据地。
从1939 年到1941年江苏省委向游击区和新四军输送干部、党员和积极分子达数千人。由于有新四军根据地,上海地下党有了巩固后方作为依托,因而得以长期生存、发展壮大。
文/华东师范大学“重走红色路,感悟新时代”实践团队
如有错误,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