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笔记】资产减值
写在最前面:这只是个人进行系统的会计学习后,按照自我的理解编制的会计笔记。因为本人属于半路出家学习会计,因此缺乏适当的交流。本人深知闭门造车是不合理的,因此写下笔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大家进行交流,同时也是个人进行思维整理的过程。如笔记有错误之处,希望能够给予指正,万分感谢。

资产减值这一章节来源于第8号会计准则《资产减值》,这一准则明确了部分非流动资产的减值方法,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商誉、生产性生物资产等。这一部分减值的特性就是一经计提减值,无法转回,就是与存货或者金融工具的减值方法进行区分。
对于大部分资产,一般都是存在减值迹象(如产品市场被分割,产品在市面上的销量显著降低等等)后,才进行减值测试。但是对于以下三种类型的资产,需要每年年末都进行一次减值测试,无论是否有减值迹象:商誉、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对于第8号资产减值的方式,通常采用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来确认减值的发生,这个概念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一致,但可收回金额与可变现净值的计量不一样。
可收回金额的计量遵循一个比较的原则,即企业减值测试时点就将资产处理掉能收回的金额(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企业继续持有资产到资产寿命结束能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折现到当时点的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比较,哪个更高(即哪个对企业更有利),作为企业这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中,处置费用包括可以直接归属于资产处置的增量成本,不包括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期限为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折现率采用反映当前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如果企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是外币,则应当先折现,后根据当前时点汇率折算。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
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资产当前时点的账面价值时,资产发生减值,确认的减值金额为可变现净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xxx减值准备
这一会计分录可以同时影响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两张报表。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很可能会碰到无法估计可收回金额的资产,此时就需要将这一资产与其他资产打包成资产组,再对这一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注意资产组必须符合两个条件:资产组能够创造独立的现金流;资产组必须是最小的资产组组合。
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分三步走:1、抵减分摊至资产组中商誉的减值;2、按比例抵减商誉以外的其他资产的账面价值;3、抵减后不得低于公允价值减去弃置费用、现值、0三者的最大值。对于第一步中的商誉,一般来源于非关联方企业合并中,企业支付对价与被购买方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的份额之间的差额。如果只关心最小的资产组,一般不会有商誉问题。

总部资产的减值测试
企业的总部资产是企业的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研发中心等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资产组产生独立现金流入的资产。因此,需要结合其他相关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
总部资产中可分摊的部分,根据以下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分摊,然后分别进行减值测试,然后确认减值的数额之后,再根据资产组和分摊在该资产组上的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再分摊。
总部资产中不可分摊的部分,等可分摊部分的减值测试做完后,再与上述部分打包进行减值测试,查看是否减值。

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
首先应当确定商誉的金额,这一商誉产生于非关联方企业合并产生,金额等于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减去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但是这一商誉的金额只是母公司报表上所计算的商誉,属于母公司股东,对于整个资产组,还应当包含少数股东的商誉,因此,在上述金额的基础上,再除以母公司的控股比例,求得完全商誉,这才是整个资产组的商誉。
在确定了完全商誉后,对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求得的减值金额未超过完全商誉的总金额,母公司调整的商誉金额为减值金额中母公司所占的部分,剩余部分由少数股东承担。如果减值金额超过完全商誉的总金额,则母公司报表上所列示的商誉全额减值,超出部分的减值金额应当在所依附的资产组中在进行分摊减值。

这一章节是对于上述资产的一个总括性章节,本章的学习复习都应该结合例题来进行,笔记不好列示例题及解题过程,就不列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