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者的试炼》
2022年1月19日,20点
〖不知者无畏〗,相信大多数人小时候和我有过类似的经历,被玩伴讥笑,诸如「你真是个胆小鬼!」,被这样讥讽过吧。
因而做出未曾尝试过的行为,存在着现在看来有潜在危险的事。
我翻过一座老桥中间铁门的侧边防护栏,抓不牢就会掉进河里。而且是充满工业污染,绿油油的河。就算从里面跳出一只《汉江怪物》都是合情合理的,那会儿正巧痴迷于邻居家小哥的DVD碟片。
各种怪物电影,灾难电影恐怖电影合集。
这也是后来我总是有空就找电影看——养成这个习惯的原因。
不知,不意味着无知,因为不知才有去学习的可能。
大概当时是出于好奇去看的恐怖电影,尚有一颗无畏的心。
后来又开始怕了,建立完善的恐惧心理后对恐怖电影有了全新的认知。
潜在危险随着某些不适的画面植入到心里,引起心理和生理双重共鸣。
就算我能意识到是假的,虚构的,并以此当做一层心理防御,也不管用。
那种藉由记忆画面组成的恐惧印象依旧能洞穿层层防御直击心灵。
后来为了克服那种害怕,我更加去挑战更恐怖的电影,更惊悚的电影。
因为我相信了解得越多,越能抵御那种恐惧。
事实是,这是一种自我毁灭,文艺一点的说法为〖飞蛾扑火〗。
它将摧毁最初的无畏。然后构建一个新的「无以名状」的可怖结构。
ta是我迄今为止所有收集过的恐惧感的集合体。
因此,ta比任何恐怖的东西,都要更加恐怖。
ta能保护我的同时,也能使我扭曲。
然而,上述种种只对虚拟作品有效。
对于实际存在的危险,而必须要去克服恐惧时。
要完完全全加深对自身的了解,所有的优势,劣势都要考虑到。
不妨试试,回忆起某些可怕的场景对其做思想实验。
比如一条幽暗的小巷,没有一个人,又狭窄,有淤泥的臭味,两边的墙根布满苔藓,墙面有被抹去的红油漆的痕迹,是字迹,有可能叙述了一段陈旧往事,尽头是一根电线杆。贴满了小广告,身后突然出现一只野狗。露出獠牙。向我冲来…………
开放式结尾。
变强,会让自己面对未知事物时,有足够的勇气做出更具生存可能的选择。
这不意味着必须要去塔塔开,利用恐惧暂避锋芒,时刻保持多种选择的局面,才能让形势趋于有利于自身的方向。
究竟何时才有了对于死亡的概念呢,
以前,我右手的中指指甲盖处被癞蛤蟆的毒毒过(没证据证明),长了一个小疙瘩,持续了好多年才慢慢消除掉。
被告知这件事后,我恨透了癞蛤蟆,所以用石头砸,见一只砸一只。
然后还制作了弹弓,高效击杀。通常垃圾池旁边和河边有许多。
持续了很久很久,直到我再也没看到为止。
一度以为被我杀灭绝了。
后面我才知道其实苍蝇(和蚊子)才是邪恶的生物。
而癞蛤蟆吃苍蝇,我杀了癞蛤蟆等于让苍蝇没有了天敌,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悔过。
因我的冲动和厌恶而干涉了区域内的生态链,致使其崩坏。
虐杀动物,只是一种癫狂的病态行为。
根本什么也证明不了,强大?残忍?血性?
不过是软弱至极的表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