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
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
纳兰容若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注释】
癖(pǐ)爱:癖好,特别喜爱。
轻模样:雪花轻轻飞扬的样子。此谓对于雪花的偏爱。
根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
富贵花:指牡丹或者海棠之类的花。周敦颐《爱莲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陆游《留樊亭三日王觉民检详日携酒来饮海棠下比去花亦衰矣》诗:“何妨海内功名士,共赏人间富贵花。”
谢娘:晋王凝之妻谢道韫有文才,后人因称才女为“谢娘”。谢道韫曾咏过雪花。《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见雪因风而起,问子侄辈何物可比,有答以“撒盐空中差可拟”者,谢道韫则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悲笳(jiā):悲凉的笳声。笳,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
瀚海:沙漠,此指塞外之地。
【赏析】
雪一直都是文人骚客笔下的常客,他们将雪看作灵性、高洁之物,竭尽所能去赞美、描绘。而容若却不是这样,他爱雪的圣洁高雅,却只是捧于掌心,用满目的爱怜看着这朵朵的雪花飘然而落,就好比有些情感,淡淡的记忆,远甚于轰轰烈烈的记录。
纳兰性德从公元1678年到1684年,每年有很多时间随康熙出巡或奉使在外,这首词便是他陪同康熙出巡塞外时所作。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十月,纳兰容若扈从北巡塞上之时,惊讶于这里的雪居然如此凛冽,有着不同于中原的气势,便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采桑子》原有小题“塞上咏雪花”,它浸染着北方塞外的风情,读起来格外激昂人心:我并不是偏爱雪花轻舞飞扬的姿态,也不是因为它越寒冷越美丽,而是因它有人间富贵之花不可比拟的高洁之姿。谢娘故去之后还有谁真的了解它、怜惜它呢?它在天涯飘荡,看尽冷月,听遍胡笳,感受到的是西风遍吹黄沙的悲凉。
容若虽然出身于富贵之家,身上却没有纨绔习气,反而视势利似尘埃,视功名如糟粕。容若借咏雪道出自己“不是人间富贵花”的感慨,表现了自己卓尔不群的高洁情操,同时也抒发了不慕人世间荣华富贵、厌弃仕宦生涯的心情。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下片的词句透着沉沉的分量,仿佛一个衣着华贵的青年,神情忧郁地立于雪飘万里的寒风之中,就连雪花飘满他的肩头,也浑然不觉,只是一心在想,这情这景,除他之外,还有谁在远方一同关注。这句话似在问天,其实是在问他自己。“谢娘”是指东晋著名才女谢道韫,此刻,容若将自己与她相提并论。是在表明自己自有风骨,不同于世间的凡夫俗子。
在纳兰眼中,荣华富贵、名利权势不过都是过眼烟云,再多的富贵也比不上他那颗向往自由的心。漫天的飞雪从天飘落却又瞬间融化成水珠,这就好比容若那颗高贵的心,假使硬要去承受世间一星半点的纠缠,那么,他宁愿化作水来结束自己。
因此,词的最后那句“万里西风瀚海沙”就更显得悲凉壮阔。仿佛一个拥有不羁灵魂的才子,想融入广袤的天地之间,却一直没有机会。或许,容若一生的追求,只有被那时的片片雪花瞥见,而后,又随着雪花落地,一同埋入这塞外的土地之下,无声无息,销声匿迹。
摘自《纳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