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训练焦虑与应对

2021-08-15 19:40 作者:Hannibal-94  | 我要投稿

对于刚进行力量训练的朋友来说,每一次训练都是有滋有味、令人充满期待的,每次训练后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围度与力量增长,不禁令人痴迷训练;但当有了一定的训练年限后,训练似乎就不再是那么一路高歌猛进的事了,拟定的训练计划总有可能因为训练状态的起伏而无法完成,又或者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总觉得肌肉的伸缩或关节的活动不对劲;想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偏偏又患得患失,总害怕少练几次肌肉量和力量就会下降——训练带来的反而不是乐趣,而是焦虑。这就是训练焦虑。

笔者个人理解的训练焦虑是,训练前后会为自己的运动表现或肌肉维度焦虑,不训练时会为失去训练成果焦虑。这种心理是适量时是有助于刺激训练者的训练积极性的,但过度的时候却是让训练者训练发挥失常,或是影响疲劳管理与训后恢复、导致进展缓慢甚至不进反退,进一步恶性循环加剧焦虑。

以笔者为例,笔者自己是朋友间公认的训练狂(此处贬义),从不听朋友少练停练恢复一段时间的劝说,顶多每四周deload一周——还是明deload暗上重量的那种。作为电商从业者,618前后是一年中最忙的时期之一,那段时间所造成的疲劳累积至今仍未完全恢复过来。加上常年乱练,让笔者苦不堪言,很想还好休息一轮,但又害怕因为停练导致退步,咬咬牙又是一顿猛练,导致自己越来越焦虑疲惫。

转折点是最近和一位朋友闲聊,朋友一针见血地指出:“我觉得你可能对现在的环境不太满意,生活的高光时刻只有训练,一旦这个高光没被满足,你就很难受;对周围环境不太满意,就容易过度沉迷训练,这其实不是好现象,因为生活的平衡被打破了。”这让笔者陷入沉思,不得不承认这话是对的,自己真的有一种把希望寄托在训练上的念头,唯恐不能训练了自己就失去价值。

因此,要缓解训练焦虑,首先要调整心态,要接受自己在训练上的不完美,适当管理预期(PS:这可能也是很多心理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法之一)。人生的价值是多向度的,训练水平高低不是唯一标准、甚至不是什么重要的标准——它只是个爱好,让自己开心愉悦、保持健康就好。

其次,尝试下“戒断”,主动休息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这期间,不做任何训练,或者每周不多于两到三次地仅用自重或弹力带完成相对低强度、小训练量的恢复性训练。筋膜按摩、动态拉伸、灵活性训练等可以多做做。至于有氧,可以一周安排一两次,每次不超过20-30分钟,且强度控制在较低水平(过程汇总能呼吸,能勉强讲话)。

其三,“戒断”过程中或重新恢复训练时,不妨尝试些自己没尝试过或者不太擅长的训练,从而补齐自身短板、提升训练的延展性。比如,习惯了大重量蹲拉的,不妨替换成单腿蹲拉(指另一条腿完全悬空、不带任何支撑);习惯了开链动作的,不妨替换成动作模式近似的闭链动作(比如卧推换成负重俯卧撑或双杠);平时不怎么做心肺训练的,可以尝试划船机、负重上坡走、冲锋单车等不同形式的心肺训练,以提升心肺耐力素质。除了换动作,也可以改变自己动作的风格,比如习惯大重量训练的,不妨换成中重量、慢速离心的风格,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升韧带强度、避免长期单一刺激对神经造成的疲劳。

笔者目前“戒断”了一周,感觉比较良好,一周内只进行了两次恢复性训练,每次都只是徒手单腿蹲、小重量负重走、不对称俯卧撑等简单的、过去少练的恢复性动作。预期会再“戒断”两到三周,然后转入中低重量、全身多动作、慢落快起的训练模式,以保持肌肉围度为主,看看到时恢复后的效果。

也欢迎各位有类似问题的读者,尝试下上述方法并与笔者讨论,看是否有效。


浅谈训练焦虑与应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