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2A坦克性能浅度解析
那么长时间没更作品了,主要原因是不知道作什么自己在便签上以及打了两个草稿了一个是T-72大战M1和一个苏联坦克突破但在写到一半就不想写或者说写那些别人作的玩意很没意思,导致我一阵子压根不知该道写啥。
这段世界属于刷视频,睡觉,吃饭三点一线。

最终还是在翻老资料时,打算简单的科普下T72坦克家族几大型号的不同毕竟我就是作72视频起来的,有时间绝对得安排上不过研发史我是作累了这次就换个口味从坦克的配置上来尝试作出一些不同的东西,从一些地摊文学上来找找当年苏联坦克倒底是什么样子和我们常规映像中有什么不同。
(从配置上下手主要,原因是如和识别从外形识别型号的文章和视频已经有人作了,但是从内部讲话可能会比较难啃但是作为一个轻科普区的UP我坑定是怎么简单怎么作)
文章分为
·机动设备
·火力系统
·其他工作设备

而第一期我就从T-72A开刀,毕竟很多人把这个产量巨大且炮塔安装复合装甲而不是安装纯钢炮塔的型号称之为T-72坦克家族的最基本拥有三代坦克作战能力的型号。
第一篇T-72A坦克动力系统

作为坦克的核心发动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像人体中的心脏如果发动机出现故障就会导致坦克失去作战能力(虽然有些时候可以当炮台来用),而一款优秀的坦克的前提就是需要一款优秀的发动机,而T-72A坦克上面安装的那个V(在俄语中的单词是В既英语单词中的V而英语中的B在俄语中则是用Б来代表)型发动机在二战中就非常著名例如安装在传奇坦克T34上的发动机就是V2系列,同时在经历了血于火的较量中也证明了他的优秀特别是他的产量高,而在T72A上的也就是这个家族中的V46发动机和他的前辈一样都是四冲程发动机,特别是作为一个倾斜60度是整体看这也是一个V子形状的发动机,这个形状也是这一家族毕竟明显的特征,咱也就放几张图来看看。


无论是外形还是命名都用英文说都是V型发动机,而不是网上流传的B型发动机,当然如果要非得说他是B而不是V,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是V是V是V。

说到这里我也要放一张对比图来看下V系列发动机的性能对比,其中的V-46发动机采用了增压器这也是得益于苏联60年发动机技术的进步。

在将话题回到V-46-6发动机上,在转速达到2000转时最大可以达到780马力但并不推进在平常行军时使用,平常使用的转速是1900-1600之间输出的动力在690左右马力这相比全功率输出更加剩油同时也让发动机磨损更小。
如果从T72的重量上来看41的体重搭配上最高780匹马力的发动机完全是够用的,特别是在手册上标注出了在公路最快可以飚60mk/h的时速,并且不同地区的情况野地的情况下也最开也可以达到35-45之间的速度,而这套系统输出的马力看这太平平无奇,特别是在研发中6TD发动机和GTD1000发动机相比功率还是太小。
而这款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也简单的讲一下吸气工程时曲轴会达到180度完空气从气阀里进入发动机气缸而后在128度的气缸中产生0.82kgf/M2的压力成吸气工程,后就是压缩工程此时燃烧的燃料会使得里面的气温达到1780摄氏度这会使得里面的空气快速膨胀并达到105kgf/cm²的压力而随后的做功工程时温度为降低到825摄氏度压力也会随之降低到5.12kgf/Cm²而到了最后的排气工程时气缸内的压力会在0.05-0.15kgs/cm²的压力,气缸的工作顺序为1-6-5-2-3-4-6-1-2-5-4-3当然这看起来比较多,还有有种更简单的方法就是保存下面这种工作顺序图。

而在发动机空转时最小的转动频率为600转最大则为2300转,而曲轴的旋转频率则在1300-1400转发动机多采用T1 T2 TS1煤油和A72汽油等等作为发动机燃料,柴油的选择则是DT-P
DT-3和DT-A,当然作为柴油机的V-46发动机要是使用汽油或者其他燃料话就必须调整压缩比和零件。

其中的T1 T2 TS1燃料的规划在俄语维基百科中有具体的描写而且是飞机上也可以使用的那种。
发动机的增压设备在俄语中读Н-46而在英文中则是读N-46,这种设备主要是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和进气压以此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而在俄语的手册中说到的V46的增压器是离心,他和曲轴的转速比达到了13.35并在发动机达到2000转时其压力不低于0.7Kg/Cm²,而空气在进入增压器前仍然要经过空气净化器而这个设备是独立在发动机以外的,增压器结构结构为三轴进气管道并将压缩后的空气输送进另外两个通向发动机的管道。

从图上来看,一下就能他的位置在哪里并且很情况的可以看到那两个链接管道。

里面的叶片可以随着离心力的作用,并使得最快可达到2600转或者超过这个频率的将进入的空气加速,同事他的转速和曲轴有关在发动机曲轴以2300转的频率时这个叶片也会以30659的转速,其中增加空气流动的还是叶轮和扩压器
这个驱动设备中包括两个减速器齿轮组一个弹性离合器和两个摩擦离合器以及两个懒称齿轮等等设备。

而提到了增压器就不免说下同期的5td系列发动机,作为苏维埃高科技的二冲程的发动机虽然确实比V-46先进不少但在早期技术上的缺陷也导致了整体发展的缓慢同时还有那要命可靠性问题,特别是在1973年发动机整体可靠寿命才达到了300摩托小时而V-46发动机则达到了500小时不过在1977年后就开始打算将5TDF装车上的可靠性能达到600摩托小时,同时我们也不妨从更多的资料上来看出V-46发动机的优秀在乌拉尔厂对安装V-46发动机的15辆172m坦克的测试中说到在10000-11000公里的测试中V-46发动机运转良好但仍然有些问题仍待解决,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各种管道接头泄露的问题,从开早期列举的发动机缺点登记本就可以看出来这个问题非常大中,占了百分之84的缺点的比例其他的问题相比他都是小事。(在另一个资料上只写了V-46发动机有些零件寿命并不长)
不过T-72A在不同生产时期所安装的配件也不一样,这和当年的T-64A坦克的生产有这异曲同工之妙既将新设备安装了最新的生产批次上来进行现代化升级,而T72A则在1985年安装了新的发动机既拥有840马力的V-84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将在下期T72B文章中进行分析)

不过一点需要说下T72系列的动力系统并没有采用西方那种动力舱的设备,所以相比西方的设计来说在战场无论维修还更换零件都比较麻烦
同时在压缩器上也有磨损的问题,特别是在高速运转下的零件不免也会受到磨损过大的问题,对此也引入了不少的设备来接减少损耗。润滑油也是必须的主要加注在支柱和齿轮中。(具体可以看手册上的)

本人不会俄语所以多半参考资料为英语。

从打印出来的彩色解刨图中可以看到工作时的转动方向,可以大概了解他的工作流程和零件的构成。

并且这个设备和后来的V-84发动机可以通用零件,当然这也是老毛子坦克的一大特点零件通用能力强。
说到了零件的通用性上我在很早一前一篇文章看到过一个叫T-55上一个MC1的机油滤清器,并在最近的文章中也被我主要到了无论是V-46发动机还是现在俄军的V92发动机都有这个滤油器。


MC-1是一个离心式滤清器,同时也要主要清洗因为在滤清时会残留大量的沉淀物并且在清洗时要重点对喷嘴孔进行重点清以及对滤芯的清理,在进行完后手册上的所有清洗步骤后将发动机开启同时检查是否漏油。

这点我参考了美国人那本T72M1一书俄语实在难啃。

整体工作效率达到了12升/每,外壳采用了铝合金作为材料,图中的25号为过滤油的设备。
在发动机运转的情况下这些机油将被以6kgf/cm²的压力进入滤清器中,并在压力下让转子达到了5000-7000转的频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油料的杂质过滤出来。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和他链接的管道以,并且也可以看到整个过滤的过程以及他的进气结构。
讲完了Mc1滤清机油的设备,我们在来讲讲安装在发动机上面的燃油滤清器既TFK-3燃油滤清器或者用俄语叫ТФк-3

而这个燃料滤清器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减少燃料中的杂质以及多余的水分等等,燃料从图中4号管道中进入然后在滤清器中后经过双层过滤网其中包含两个过滤板两个外嵌其中一个是向内一个向外向外的嵌板有19个向内的有20个,同时也设计成了为长时间稳定运行的结构其中壳子设计为铝合金制作,过滤的纯度在百分之85被作为粗净化器使用,主要负责燃料在进入HK-12M高压燃料泵之前预先对燃油杂质的清理,位置在发动机的左侧从部分实图中可以看到链接他的管道是黄色的。

而在维护清理的时候把取出来管道用东西遮住并用绳子一类的将遮盖物固定住防止灰尘污染管道内部,后将燃油滤清器从支架上面取下来随后将他的盖子和螺丝等物体取下来,在把这些设备取下来后就可以将过滤网膜以及弹簧拿出来了并对其进行清洗。

而和燃油滤清器相连的就是高压燃油泵HK-12

而作为油泵来说从设计之初就对最大输送和燃油分配进行了规定,这个设备都安装了发动机里面。
在输送燃料时最大可以产生60-70mpa的压力,外壳也采用了铝合金设计并有12个柱塞每个柱塞的直径为12毫米这个柱塞的行程为10毫米,但柱塞和外壳有时会有裂缝但这些裂缝也只0.002-0.004毫米
发动机启动器为SG-10-1s是为了启动T72坦克发动机的设备他是整车主要的电量来源而第二电力来源则是坦克的蓄电池。
SG-10-S在启动模式的可以提供14.7kw的动力而在发电模式下则为10kw,在启动时电压为48v发电时为28v,额定电流360A允许在30内短期的电压480A,全功率的状态下可以达到3600转最大可以达到6250转并有12ST-85R电池为其提供电力。
SG-10-1s采用了恒定发电机原理

SG-10-1s电路中包括共有4个主要的极点以及两个额外极点其中包括并联和串联的线圈。
启动器通用装置包括一个外壳,离心风扇以及传动外的盖子等等
而和SG-10-1s相连的还有大量的传感器和侦测设备。
·传动

这个德语教材中标注出了每个坦克的动力传动的类型,而苏系坦克如T55和T72以及T80坦克都采用了同一种传动类型。

这个传动系统的布局为1号齿轮箱2号为侧齿轮箱3号为主动轮或者叫驱逐轮4号为发动机5输入动力器6为变速箱这个布局可以叫作带中央变速箱传动布局,为机械式传递而这也导致在很多视频只可以看到T-72坦克的驾驶员频繁的切换档位,但在测试中这套传输系统非常可靠并且需要的空间也不大,不过作为单流传动仍然还有不少局限性。
这里简单的说下他不同档位情况下的传动比
一档8.173二档为4.4三档3.485.四档2.787五档2.027六档为1.467七当1
动力输出为是星式刹车为机械式,变速箱的重量为700kg传输力量为710kg

变速箱作为坦克动力传输的工具以及,而和他有直接关系的就是控制他的设备,而毛子坦克不用说了吧毕竟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也应该是毛子老传统既结构简单可靠但在性能上不如西方传动和控制系统。
这套系统负责区分和链接变速箱以及支撑轴以确保坦克在行驶中间更加平稳。
图中结构14.踏板12.前横轴11.纵向复合推力杆9.后横轴4.离合器链接和匹配设备(本人不会俄语所现制并没有找到那激个词的意思)
而具体的传动讲解则可能会等到T72B那期,主要是因为T-72B那期分上下两期
火力

125火炮发展在这篇视频中提到过,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直接去看其中提到早期的项目指标以及分装弹药的讨论。
而T72A在1979-1985年的装备了两款火炮一个是2a46一个则是2a46m。
同时我也在日常中看到过这些言论例如什么分装药的潜力不如定装,但实际上分装的药室容积比定装更有潜力,举个例子2A46M的药室长度为840mm而M1艾布拉姆斯坦克上面那个120火炮的药室长度只有570左右mm,我国当时在选择第三代坦克时也打算采用瑞典引进的120毫米火炮但潜力并没125高,而且没办法达到三化标准。
这里也先科普下坦克炮在发射过程发射出的第一步火炮轴线给弹药初始的方向然后有电打火或者机械撞针让底火,让底火引燃发射药这个阶段被称之为点火阶段。
第二阶段则是发射药在封闭空间空间内燃烧,内部充满高压高温的气体随着不断燃烧最后里面的气体足以将弹药推动。
第三阶段弹药在膛内随着高压高温其推进,并在炮管内不断加速最后飞出炮管。
2A46M在第三阶段可以承受约Mpa500的压力这给与了弹药极高的速度,如果要拿西方弹药和他对比就是M829弹药在炮塔内部温度21度情况可以达到最高509mpa,而不存在什么M256火炮膛压比苏式125高,不过在m829A1时膛压则达到了600mpa以上不过在威力强大的同时后坐力也非常巨大甚至有资料写到2a46m在开火时后坐力会达到120吨,这就要求了火炮整体结构的强度,而这驻退机构上也要加入有些润滑油来降低后坐力,而在双驻机构中的润滑剂在3.6升而复进机构中则只0.3升,复进的速度也在5-8米每秒而火炮回到原位的时间只需要0.几秒就可以完成。

后作回程因为是在炮塔内部空间非常宝贵的情况下让后作回程常规使用时控制在260-300毫米极限距离则为310毫米
火炮的作用
压制或者摧毁敌方坦克和装甲车辆
对视野敌人步兵单位进行压制和敌人火力点
对敌人掩体进行清除如树木一类
同时因为有自动装弹的加入最快可以达到一分射出八发弹药,但是如果出现故障那么车长成员只能手动装弹这个射速会降低到一分钟两发
炮闩采用了卧式楔型半自动机械弹簧炮闩,这个炮闩也不是很重只有67kg

图中黄色的是炮闩的闭锁机构
图中蓝色的为开闩机构这个设备有5个部件组成
图中红色的为电击发装置
图中没有的紫色是保险装置
图中的黑色复复拨机构
图中的橙色是联锁装置
一些其他的基础数据
APFSDS-可以直接瞄准并攻击2100米
HEAT-可以直接攻击960米
HE-可以直接攻击940米
(太重了没办法)
整炮火线高度1651毫米
全炮长6358毫米
炮管6000毫米
瞄准设备
T72A坦克安装的TPDK1激光测距仪被很多人认为是三代坦克的标准,很多人都认为毕竟有激光测距仪才和同时期的西方坦克控拉进了水平早些的TPD2-49测距仪那什么垃圾但事实是什么我们不妨来看看70年代初时各国的火控设备都是什么,1974年豹1A4坦克当时炮长采用蔡司公司的EMES12A1空间图像式火控并没有安装激光测距仪,而美国的M60A1坦克当时也没有安装但是在1977年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弹道计算机并改名了M60A3同时在70年代末期法国人的AMX30B2坦克上也开始安装上了APXM550激光测距仪。

而苏联人的TPDK1激光测距仪批量进入部队则是1978年安装在T72ural-1上面的,这样说各国批量安装激光测距仪都是在那一段但是西方火控先进比毛子在哪里呢,其实应该是弹道计算机技术例如德国人的FLER-H模拟火控计算机大大提高了坦克火控自动化的能力,而美国人更是在1977年在M60安装了数字化的弹道计算机,TPDK1则是有款模拟计算机虽然可以进行综合修正但是与美军M60A3还是有一段距离,其中T72A在开火是可以输入大气压强,弹药温度,环境温度,以及炮管的磨损程度不过这些可不是自动完成,这些东西得手动输入。
(M60A3安装的XM21或者是M21弹道计算机)

而且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东73战斗中,T72M1上面采用的TPDK1测距仪在测距时默认的自动提标1800m显然已经落后时代,特别是美军在2100米上开火,就算是T72M1瞄准并击中了M1他使用的3Bm15也无法击毁美军的坦克,这场战争是体系上的落后而不止单单是火控的问题,不过毛子量产坦克没集成式火控和西方比确实了点。

伊拉克全程都在挨打的状态,这也让很多人觉得苏联坦克的火控就是垃圾那么事实上是什么呢,其实说垃圾也不对但和西方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里就现讲下TPDK1的基本数据,整测距仪是有一激光陀螺仪和瞄准镜组成并拥有视野垂直稳定某曾经西德豹1车长的网站上说到对T-72的垂直稳定性能性能非常好,作战时则需要这套系统的瞄准测距仪和指示器以及距离输入设备单元电容器修正单元等等来配合从而让战斗效率发挥到最高,而双稳则是在T72B3的sosna-u炮长镜中使用的在多次测距的情况下测距间隔为3秒这大大提高了他在战场上的反应速度同时在理论上激光测距仪的测距竞争度比光学测量更加精准,并写到误差范围在10米之内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激光测距仪会受到外部和操作不当因素而导致了测距的的偏差,特别是周围环境中离坦克比较近电线杆或者树木一类有几率反射发出去的信号并且被接受到这就会产生非常大的误差直接将测距到物体设备为500米,不过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测距仪的操作范围调整到1800米或者是1200米以此来减小除非概率,而在测距时也要把炮镜中的红圈对准目标后测距,同时侧面也有个测距盘而上面的标准测量目标高度为2.7米

基本原理就是在瞄准敌人目标后发射激光后,辐射在反射回来被接收。
说到辐射这里就引用手册上说的安全问题在测距仪测距时会短时间内向一个方向发射大量光辐射这种光是长波红外线人眼不可间,但会对没有保护人眼造成伤害,同时也禁止对反光物体进行测距。
全气候下测距为500m-3000m而在天气于环境情况比较理想的情况下最远可以测距4000m,而且这个设备的启动时间就需要2分钟,在平常开机可以在室外温度为负40-正50度环境工作三个小时但不能超过四个小时但在作战情况则没有那么多框架来约束能直接敞开了用,但也只写到可以可靠连续运行12小时。
正镜子会给炮长一个负15-正25度的视野
自动装弹机
说到T-72坦克家族的自动装弹让我们不免想到他前部T64上面的,不过这两者的设计结构显然是为了不同坦克所设计的,同时装弹的流程也不一样。

T72家族的АЗ装弹机都是将22发弹药都放置在车体的底部转盘之中,而在需要装弹时会将转盘中的出弹门打开然后有提升机到达制定位置后在有推弹机将弹药和发射药装已经闭锁火炮里。

同时作为一款电动自动装弹机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的,在综合测试期间这款自动装甲在装填了800发弹药后发生了一次故障而这还是早期型号在后期改进型更加可靠,而我们96式坦克的自动装弹机也是这种类型可靠性也达到了1000发大修寿命
完全更改本请等暑假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