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最佳的拍摄角度
电影摄影是具象的艺术,在电影摄影中所表现的形象,虽然是在平面媒介上的投影,但在观众的理解上仍然是三度视觉的概念。
二度媒介表现三度的物体时,只能选择物体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投影,然后再运用这些投影去再现出这个物体的视觉概念。对于有些物体来说,各个方面的投影都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物体,每一个角度拍摄的影像都没有太大区别,比如说球体就是这样的。对于大多数物体来说,其各个不同角度的所展现出的造型特征都有着极其明显的区别,比如说一栋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从它的入口处向上看和从远处观看或是以鸟瞰的角度向下的俯视,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举个例子,一个戴着草帽在地里劳作的农民,同样使用类似于上一个例子中的三个不同的角度:仰视、远处的平视、俯视,也会带来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以及视觉概念。物体的视知觉形象的概念不等同于从某个特殊的角度所看到的形象。
立体物的直接视觉概念只能通过三度的媒介表现出来。用二度的媒介表现三度形状是一种翻译。最佳角度,就是最能够体现创作者感受或意图的摄取角度。对拍摄角度的选择是电影摄影创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巧妙的、富有创造力的拍摄角度设计是与众不同的影像气质的必要因素。
在电影《骇客帝国》中,尼欧在直升机上营救孟非斯的情节,有一个营造气氛的插入镜头:尼欧使用直升机上的机枪向关押孟非斯的大楼射击。在表现机枪弹壳落下的镜头中,使用了一个从下向上拍摄的角度。机枪射击退出的弹壳,从上面直冲着观众的视线(也就是摄影机的位置)落下来,有着非常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在华纳公司出版的一本专门介绍该片前期创作过程的著作《“骇客帝国”的艺术》中,展示了该镜头的设计草图。从这个故事板草图可以看出,这个特殊的拍摄角度在一开始就是精心设计好的,而不是拍摄现场的即兴创作。在拍摄角度的设计方面,该片有一个特点:没有动作类影片常使用的大量的倾斜角度来强化透视效果、动感以及视觉的张力,而是如同上面这个镜头一样,在动作场面使用大量的构图很“正”的角度。比如,大量使用正前、正侧,还有正上、正下等拍摄角度,这与该片在总的视觉效果上还追求隐约的东方哲学的色彩是有关联的。
鲁道夫·阿恩海姆也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到过“最佳方面”②这个概念。他认为:最佳方面是体现客体本质特征的最佳状态。比如说一个打着雨伞在雨中艰难行走的人,如果使用正上方的拍摄角度,就会拍到一个雨伞,但是人却全被遮住了。所以这个角度无法表现人在这个环境中的状态。虽然这是真实的,但是并不能表现出对象的本质状态。视觉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去真实地再现物体的基本结构,而是借用这些物体的结构去表达创作者的意念(或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