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退散!这些事情完全不用太在意!
近期,许多同学都被“确诊”为安陵容,天气的燥热、实习的琐碎、复习任务的繁重等,都让人直呼:“我真的觉得已经精疲力尽”。大家焦虑、焦躁的情绪就跟不断蹿升的高温一样不断蔓延。

其实,很多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鸡汤来袭,请接收好!
英语阅读错得一塌糊涂
一刷错得一塌糊涂说明单词没有掌握好,加大对单词的重视程度,把握碎片化时间,见缝插针。二刷依然错得很多说明长难句掌握不够好,句段之间逻辑理解有误。
做错没有关系,一定要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前期错得越多越是在为日后奠定基石。但是切记:真题很珍贵,三刷及三刷之后基本都能记住答案了,做题的正确率和掌握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所以一二刷的时候就要找到重难点逐个击破。

专业课背了忘忘了背背了还得忘
医学的知识点非常庞杂,容易忘、弄混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人的记忆也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通过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断重复、做题加深印象,短时记忆将会逐渐被加工成长时记忆。也可以采用简易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每隔一段时间对知识点进行复盘记忆。
每个人记忆的方法都不一样,很多时候不记得仅仅只是心理因素在作怪,只要踏踏实实对待了知识,你要相信的大脑不会辜负你!

容易受他人影响,精神内耗
有很多同学会加研友群,会不自主和对方的进度进行比较。很多同学就容易被影响,觉得别人学得比自己长,又比自己掌握得好,开始进入无限焦虑的内耗中。焦虑也很正常,但一定要摆正心态:和他人比较是为了调整自己的进度,审视自己的不足的。所有外界的信息一旦接受,都是为“我”考研这件事服务,而非阻碍的。如果你意识到和他人比较会让自己处于无法沉浸学习的状态,可以暂时屏蔽这一类的信息。

为未来、不必要的事情过度担忧
在私信里也经常收到同学们的这类提问:xxx院校会歧视双非吗?xxx本科没有科研经历的话怎么办?
明明是本科经历,为什么会说这是“未来的、不必要的事情”呢?因为这些问题大概率是在复试的时候会涉及到。但我们每个人在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完成【考研初试】。医学考研有一个比其他专业都好一点的地方就是大部分院校都是全国统考,关于择校可以到中后期再开始决定,所以到中后期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匹配,选择相对应的院校,再筛选“歧视双非”、“重视科研经历”的院校就非常好选了。而且就各种专业的考研来说,这两种现象都比较少见了,一是双非的院校本来就非常多,要歧视的话也歧视不过来,为保证公平性,很多院校也实施了“双盲”——导师和学生互不知道对方是谁的政策;二是对本科学生来说,科研经历都不会说特别出彩,甚至大部分是没有科研经历的。有会让人眼前一亮,但没有也无伤大雅。
说到底,考研最看重的还是【初试+复试】,大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两部分就好,既然复试都还没开始,当然现在只专注于【初试】就好!

结语
还是那句话,焦虑都是非常正常的,它是我们向上的动力组成部分,但它也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过了限度会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学习状态。心态非常重要,现在离这场初试之战还有4个月,坚持到最后,你就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