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众生视角看史书(瞎说几句)
而不是皇帝的视角。 这是2022年,不是1582年。 你我的史观应该是,是否给当时的普通百姓以福祉,而不是有没有讨好到皇帝,或着说有没有顺着龙头捋。 之前看谭纶评传还有张居正大传,几位老师对于谭纶与张居正镇压民族起(义),以及少数民族起(义),都是给予否定态度的。如果以从前的统——治阶——级的视角看,他们完全是合理的,但我们作为现代人,不可能也和他们一样。 还有就是关乎张居正的传记和史料分析,基本都是以他有没有对国家,对黎民有裨益为评价标准的,有益的就夸,没有益处的就指出其局限性。 所以很多人总是以皇帝视角看芸芸众生,好像很理解皇帝很多的不得已,普通人都是屑,惹得皇帝不高兴了,总归是你这个大臣的问题。 举的那例子,好像都是教人怎样不要得罪皇帝。好像他比张居正还聪明,知道怎样规避风险,好像张居正自己不知道他早就得罪皇帝了,好像他自己不知道自己会跌入万丈深渊。 古人的厚黑学学得比现代人好太多了,不要以为自己比古人智慧。 摘抄几句张居正的书信,看看他是怎么想的—— “吾平生学在师心,不祈人知,不但一时之毁誉,不关于虑,即万世之是非,亦所弗计也,况欲侈席宠以夸耀流俗乎?使后世诚有知我者,则所为不朽,固自有在,岂藉建亭而后传乎? 且盛衰荣瘁,理之常也。时异势殊,陵谷迁变,高台倾,曲池平,虽吾宅第且不能守,何有于亭?” “仆今所为,暂时虽不便于流俗,他日去位后,必有思我者,仆之愚忠,无一毫为己之心” “仆不难破家沉族以徇公家之务” “既已忘家殉国,遑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不之畏也” 他当然知道自己会得罪人了。但他从各方面入手改变国家的决心不会变,再来多少次他也不会。 他本是出身平民,对于下层百姓有天然的亲近,他很多政策,虽说为了国库丰,又何尝不是为了民稍宽?富国强兵,与民生息。 就算后人如何毁他污他,他也不在乎。甚至当时的百姓对他不理解,他也许都是一笑而过,这些厉害的人,好像天生就是很孤独的,但天既然生了如他那样的人,肯定是有用意。有些人,生来就是以拯救众生的姿态存在的,他们不计较得失毁誉,一意孤行,任劳任怨,直至燃烧殆尽。直至世间再也没有他,而后人能时时想起他,也许就是他存在的意义了。 万历十二年以致之后的几十年,他在普通大明百姓心里,也许是那个被皇帝抄家,“大逆不道,欺君罔上”的奸臣形象,至于后来大明要被灭,才开始追思良相,怀念他朝下而夕奉行的雷霆手段。然而他已经沉睡于地下,世间一切纷扰,早与他无关。 至于现在,网友的所谓黑料与他本人挂钩,天天不厌其烦的提,与他来说也是无所谓的吧。虽然他无法预知今天的世界发展如此,但人们的纷扰议论,每个时代都是大同小异,也是他不在乎的。在乎的只是我。 很多up和评论,总是强调他如何教育失败,如何32抬大轿,看到纪录片夸赞他改革家的名头就开始阴阳怪气,有时候真的挺磕碜的。不随意批评,暴露智商,就算批评也应该有理有据,拿出证据,我以为这是史向up主和对历史感兴趣的网友最应该有的基本素质。 我对两晋南北朝很感兴趣,用了半年多时间看书看视频,也还是一知半解,我在这些up的视频底下,就从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