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少将滋干之母 疯癫老人日记》
谷崎润一郎我最近似乎总是惦记着看他的书,因为两个月前的《痴人之爱》亦或是更早之前的《春琴抄》,每次看完都是让我不禁惊叹一声。所以我也想以后再看谷崎润一郎的书应该不会怎样大惊小怪了吧,但这一次我明显高估我自己了。
因为《少将滋干之母 疯癫老人日记》
《少将滋干之母 疯癫老人日记》从题目可以看出,本作是分为两个故事的。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竺家荣翻译的这套谷崎润一郎作品系列我是真的喜欢。翻译质量没话说,竺家荣翻译的很多日本著作都非常好我感觉;然后印刷、纸张、装订、封面、注解质量这套书也是真的好,拿来收藏着我感觉都是不错的。
《少将滋干之母》作者以日本历史上的平安时代的一则轶事为原本,而改编的一则故事。人物历史上应该是有这个人的,但故事的真假就有待考证了。因为我也是为看故事而来,并为专业历史研究,只是觉得有趣罢了。
书中编辑评语:《少将滋干之母》具有浓郁的古典气息,被认为是谷崎润一郎文学作品中所有要素之综合、最高之结晶。
其他的我并未懂太多,我只知道《少将滋干之母》作于1950年,于谷崎润一郎晚年时期。这个时期的谷崎润一郎创作风格确实不同于其早期。相较于早期的极致癫狂,从中后时期开始,回归到日本的古典传统中,展现出温柔细腻的感觉。
明显的就可以,从其1934年开始翻译的《源氏物语》可以看出,这一译本也后世被视为经典。
而《少将滋干之母》,最为让我感叹的是其表达方式吧。“少将”应当是官职(我得说文中那些官职那种东西可真难记),“滋干”是姓名,那很明显故事的主角是滋干的母亲为“在原氏”
故事讲述:一个美丽女子在原氏,在嫁给一个大于自己五十岁的男人,并生下滋干。但美人在原氏还是被不同的男人所觊觎,遭到各方争夺。最后母子分离...
他很巧妙的通过描写围绕在在原氏周围的几个男人的故事,而不是直接描写在原氏。我感觉在原氏通篇都没有讲几句话的。但以充分的描绘出那个时代的印记,世俗的男女情爱,权贵生活之奢靡,让人感慨生活在那种时候的女性社会地位的地下,是真的如同物品一般,可以随意转手。
对于现在喊的“女权”“女拳”什么的。我们也在不断追求为两性的平等,这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我想完全的平等也是不可能达到的,无论哪一方,总会有弱势的一方。要想平等,还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先平静看待一切吧。这个问题也不可深入,我之水平难以对答。
总之,《少将滋干之母》向我展现了谷崎润一郎深厚的文学功底,文笔婉转细腻,让我也是久久沉思其中。
而《疯癫老人日记》可谓是给我来了当头一棒。本作作于1962年,是真正的晚年之作,我都怀疑这是不是谷崎润一郎自己内心真实想法了。癫狂的一点也在于他还是以日记的形式叙述的。这就更让他在人物自身表达上能畅所欲言了,可是什么都可以往里面写的感觉啊。
文中描绘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用日记的方式记述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边描述老人的受伤病折磨的躯体,一面刻画老人的儿媳妇那年轻充满美丽活力的身体。表现出老人对儿媳那逾越正常伦理道德的病态之心。
文中故事时间我看是1959还是1961年。老人日记从7月16日一直记述到11月20日,后面一小段则是他人日记表述。
如果是这样的故事,那总会让我想起川端康成的《山音》。虽然我说它们有相似之处,但不是说都一样,它们之间想要表达的是完全不同的思想。
《山音》作于1954年,主要描写了一位孤独的老人,在战后不久的日子里,对自己的内心,对生与死的思考。我当时看的时候,也确实认为信吾是十分迷恋自己的儿媳的。但现在想想对于那时战后的日本,一个经历这么多的老人,面对生活的无助,似乎看到眼前这年轻的生命怎能不喜欢?
而《疯癫老人日记》,我想在于这方面就毫无顾忌了,什么都是袒露无遗的。这也是令我最为惊叹的。直呼日本人都是这样的吗?还是作为文学家总会有点奇怪的XP。所以我是不好理解的。但谷崎润一郎整日的描写那些足啊足的,搞得我也似乎有什么奇怪的XP觉醒了。
以下为网络资料:《疯癫老人日记》描写一个老人既已性无能,又深藏着生命的原始渴求和力量。贯穿着谷崎润一郎一贯特色“恶之美”
对于这些还是挺好理解的,唯美主义嘛唯美主义。追求极致美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想来谷崎润一郎也确实受王尔德影响很深喔。
不知不觉我写这么多,也不知道有没有意义吧。如果有小伙伴看到了话,希望不要觉得冗长吧,那就太尴尬了我。如果有其他意见也可以留言相互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