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孤独症儿童的模仿能力
模仿是当观察到另一个人的动作时,自愿以对方为榜样而复制产生新行为的动作过程,也是个体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重复他人行为的过程。
儿童在动作技能的发展、言语能力的习得和品行的养成等方面都以模仿为基础,没有模仿能力就很难学习及适应社会。因此模仿能力的发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孤独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缺陷主要有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障碍等问题。而模仿是发展这些方面的先决条件,模仿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孤独症儿童迈出社会化第一步。
进行模仿训练的前提:要有基本的眼神对视,留意别人说话。训练者要根据儿童行为模仿的进展情况,循序渐进的加以训练,由模仿熟悉且易于操作的简单内容逐步到模仿生疏复杂的内容。

01.模仿使用物件
1.模仿以单一动作操作物件,发指令要求跟做。如:敲门、用梳子梳理头发、挤牙膏等。
2.模仿以不同动作操作同一物件。如:向前方抛掷球体,从左往右搬运球体等。
3.模仿使用同一物件做出不同的组合方式。如:用多块积木模仿摆放相同的造型。
02.模仿粗大动作
1.单一动作。如:坐下、站起、抬胳膊。
2.同时模仿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如:一手摸头一手摸肚子。
3.模仿两个分步骤的动作。如:先拍手后跺脚。
03.模仿精细动作
1.手指比数、单手拇指食指碰等。
2.搓彩泥、穿珠子、折纸、剥橘子等。
04.模仿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主要表现为五官及肌肉变化。如:开心、沮丧、惊恐等。
05.模仿嘴部动作
吹气球、开合唇、伸舌头、撅嘴等。
06.模仿发音
1.模仿无意义声音到有意义声音。
2.模仿从单音节字到双音节词,再至短句。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