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一定要有贪欲的
从前,在非洲西部刚果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这些猴子靠林吃林,每日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寻找香蕉,赖以果腹。 有少数猴子,很不安分。大家每天都找香蕉,它不找。它宁愿爬下大树,在荒芜的草原里乱跑,翻弄地上那些毫无用处的杂草。 主流猴子们觉得这些猴子精神不正常,可能有严重的妄想症。这些不能摘香蕉的猴子被主流猴群认为是没用的废物,被猴群排斥。 后面的故事我们大致上都知道了。最终有猴子找到了小麦,麦粒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食物来源。为了寻找更适宜耕种麦子的场所,有猴子不远万里翻越草原和沙漠,走过埃及的西奈半岛,有的去了雅典,有的去了元谋。 我们一般把走出非洲的猴子称作“南方古猿”,或者“晚期智人”。具体叫什么名称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走出非洲的猴子是我们人类公认的祖先。 至于到底是哪一拨猴子找到的小麦……我应该已经不需要回答这个问题了。 是对脑内各种莫名其妙的想法的实践,以及对未知的探索兴趣的满足,推动着“疯猴子们”走出了热带雨林。 “疯猴子们”在外在表现上大体还是确实招人隔应的。我们有很多词汇,如“贼眉鼠眼”、“贪得无厌”、“吃里扒外”、“游手好闲”,用以形容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我们不想欢迎的人。他们做出的语惊四座的决定,常常会得到“拍脑袋”“想一出是一出”“杞人忧天”“肉食者谋之”之类的冷嘲热讽,遭到人们的劝阻。 没错,乱翻杂草不止可以翻到麦粒,也可以翻到鳄鱼和毒蛇。人和猴子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承受不起翻到一次毒蛇的代价。 但是,试想一个没有人“游手好闲”、“吃里扒外”、“贪得无厌”的世界。 那些安于现状的,留在树上找香蕉的猴子。 它们至今还是猴子。 我好像还可以进一步展开说些什么,但我好像已经说过了。我不喜欢三令五申,那我就写到这里结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