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彭凯平|什么是不可受的生命之轻?

7月11日,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逝世,终年94岁。他是每一个80年代的读书人都逃不脱的一个名字,即使你没有听过他,也一定听说过他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生活中的痛苦、病痛、欺辱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不可承受之重,那么什么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呢?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平教授总结出了三点“生命之轻”:
01/
轻视
人们渴望被关注,得到重视,当自己做的事得不到别人欣赏的时候就会感到痛苦。人们害怕被忽视,害怕成为别人口中的“无用之人”,不想做“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社会中的“透明人”。
轻视不是非常重大的打击,但仍会给我们带来伤害,这就叫“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02/
轻浮
忘掉自己曾经受过的苦难、痛苦,忘本忘根。很多人会将过去的痛苦彻底遗忘,看似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其实是一种伤害。
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能遗忘的,受过的苦和难要慢慢挣回来,而不应该轻描淡写地彻底忘记。这种遗忘在积极心理学里也是一种“生命之轻”。
03/
轻飘
指没有着落的空虚漂浮的感觉。很多人离开原生家庭亲朋好友,独自来到大城市打拼生活,没有人支持和关注,心灵也戴上了面具,就会感到一种不踏实、不确定性。一个人即使生活再富足安逸,始终会感到没有归处。所以寻根回归也是对这种“生命之轻”的修正和反思。

尼采说“人生中有很多逃不掉的劫数”,生命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痛苦,也会遇到很多不那么痛苦但让我们消极的“生命之轻”,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种回归、解决的方法,积极心理学中提倡的中国人的辩证思维——
我们要意识到事情是具有两面性的,不把任何事情看得特别重,也不看得特别轻。我们强调观察环境,观察变化,然后像水一样适应它,才能在面对“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和“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时有更强的韧性和积极思考、积极行动的力量。

捷克籍法国籍小说家
1929/4/1-2023/7/11
米兰.昆德拉对文学贡献
文学作品:他的成就享誉世界,曾多次获得国际性文学奖项,并6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1984年出版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部作品描绘了人生的哲学和情感问题。
创新的叙事结构:昆德拉经常采用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以及跳跃的时间线和多视角的叙述方式。这种创新的叙事形式可以为我们提供灵感,激发我们在写作中尝试新的结构和叙事方式。通过探索不同的时间跳跃、回忆和视角切换,我们可以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吸引力。
探索深刻的主题:昆德拉的作品涉及人类存在、自由、爱情、权力等深刻的主题。学习他的写作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这些主题,并通过文学的方式展示复杂性和多样性。深入思考这些主题,探索不同的观点和层次,可以丰富我们的作品并引发读者的思考。
——了解积极心理学——
找到承受生命之轻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