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学子三下乡:探访龙头工匠,传承非遗文化
每年的4月-6月总是珠江最热闹的时候,各种龙舟比赛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鼓声、锣声、加油声在江边络绎不绝,龙舟比赛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龙舟制作工艺也几经变革,龙头大小与龙尾样式也发生了改变。为了探寻传统龙舟的制作工艺,2023年7月15日,“晨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了古劳镇连南罗江村,探访龙头工匠唐国星,了解鹤山市非遗——龙头制作技艺。



唐国星师傅的制作工场坐落在一片荷花池旁,门前有一棵大榕树,整座工场静谧却并不幽深,工场的院中有小猫和小狗出没,院落中一幅乱中有序,表现出一幅自由而生机盎然的景象,淡淡的木香味沁人心脾。唐师傅平易近人,话不多,但面对“晨曦”队员们的提问时都会认真回答,每当谈及龙头制作与龙舟历史的时候原本话不多的他总会滔滔不绝的说起来,眼神里充满了激动与喜悦。


龙头制作工场里平常只有唐国星师傅一个人,与偌大的工场相比显得形单影只,我们好奇为什么唐师傅不收几个徒弟呢?唐师傅说,对这门技艺感兴趣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却很少。短短的一句话里饱含了非遗传承过程中的辛酸与无奈。通过唐师傅的介绍,明白了现代龙舟与传统龙舟的区别,与传统技艺传承的许多困难与无奈,当提及为什么不改变传统,推出新品的时候,唐师傅的话引得再场全部队员的敬佩——“我不想在未来,年轻人无法知道龙舟最原本的模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是唐师傅对于童年梦想的坚守与传承传统技艺的抱负。非遗文化传承千百年,今天的生活里或许他们的身影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传承传统文化任重道远,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找到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平衡点,才能让曾经在中华历史上闪耀的非遗文化长存于世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