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学进入高考视野。(未来,早已到来)

记得九八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作文题造成的最大影响是《科幻世界》下一年的订阅量暴涨,因为那一年的杂志正好有刊登一篇记忆移植的文章。
有关记忆移植,是科幻的一个经典的题材,是古典主义科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著名科幻评论家吴岩在谈到刘慈欣的新古典主义科幻时,这样说道,“翻开刘慈欣的《微纪元》,一股古典主义气息扑面而来”(出自《科幻文学入门》吴岩主编),他是中国硬科幻的代表,硬科幻却又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但是刘慈欣还是坚持走了下去。
20年过去了,高考阅读出现了像《微纪元》这样的小说。高考作文出现了像给2035年的自己写的一封信的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适用地区: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江西、安徽)
作为千禧之年的初次历练,我们这些00后就竟需要什么?未来是拥有无尽想象和可能的,一个民族不能失去想象力,没有科幻的民族,相当于个人被割去了脑叶。当然我也极力反对那些漫无目的的想象,我们这一代需要一个坚定的目标。正如四川卷中的作文题一样。

我们需要响应时代宣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我们的思维不应该被禁锢,当然,我还在高二,明年我将奔赴考场,像他们一样到那时,我又会面对什么。繁重的复习任务,并不能阻挡我追求科幻,而正是科幻,能让我再反正学习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有多久没有抬头看星星了呢。那里,才是人类的未来啊。
科幻不单单是“科学神话”,而且,正如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所言:“它紧紧地联系着我们今天的生活现实!”,事实上,科幻让我们更加清楚,我们是谁?
不管怎么样,作为一个“幻迷”,会活在“现实”的一切之上,生活不止眼前的现实,还有无尽的、丰富的“想象的生活”,正是这种“想象的生活”,使我比周围那些庸庸碌碌、鼠目寸光的人看到了更丰富多彩的世界。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
但人总不能一直总生活在摇篮里。
人类于此诞生,
但绝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于此灭亡。
是的,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