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上海液质检测平台
植物组织样品的采集首先是选定有代表性的样株。如同土壤样本的采集方法,在田间按照一定路线多点采取组成平均样品。样株数目应视作物种类、株间变异程度、种植密度、株型大小或生育期以及所要求的准确度而定,一般为10~50株。从大田或试验区选择样株要注意群体密度、植株长相、长势、生育期的一致。过大、过小和遭受病虫害或机械损伤以及田边、路旁的植株都不应采集。如果为了某一特定目的,例如缺素诊断采样时,则应注意样株的典型性,并且要同时在附近地块另行选取有对比意义的正常典型样株,使分析结果能通过比较说明问题。用于营养诊断测定的样品采集还要特别注意植株的采集部位和组织器官及采样时间。
采集的植株如需要分不同器官(如叶片、叶鞘、叶柄、茎、果实等部位)测定,需要立即将其剪开,以免养分运转。剪碎的样品太多时,可在混匀后用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要量。用于营养诊断分析的样品还应尽可能立即秤量鲜重。
采集的植株样品是否需要洗涤应视样品的清洁程度和分析要求而定。一般微量元素的分析和肉眼明显看得见或明知受到施肥、喷药污染的样品需要洗涤。植物样品应在刚采集的新鲜状态冲洗,否则一些易溶性养分(如可溶性糖、钾、硝酸根离子等)很容易从已死亡的组织中洗出。一般可以用湿棉布(必要时可沾一些很稀的,如1mg·L-1的有机洗涤剂)擦净表面污染物,然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淋洗1~2次即可。
一般测定不容易起变化的组成分用干燥样品较方便。新鲜样品应该立即干燥,减少体内因呼吸作用和霉菌活动引起的生物和化学变化。植物样品的干燥通常分两部先将鲜样在80~90℃烘箱中鼓风烘15~30min(松软组织烘15min,致密坚实的组织烘30min),然后降温至60~70℃,逐尽水分(详见12.5植物水分、干物质的测定)。
干燥样品可用研钵或带柄刀片(用于茎叶样品)或齿状(用于种子样品)的磨碎机粉碎,并过筛。分析样品的细度应视称量的多少而定,通常可用圆孔直径为0.5~1mm筛,称量少于1g的样品最好过0.25mm甚至0.1mm筛。样品过筛后须充分混匀,保存于磨口的广口瓶中,内外各贴放一样品标签。样品瓶应置于洁净、干燥处。若样品可能需要保存很长时间,样品应该先进行灭菌处理(如用γ射线),然后置于聚乙烯塑料瓶或袋中封口保存。
样品在粉碎和储藏过程中,又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在精密分析称样前,还须将粉碎的样品在65℃(12~24h)或90℃(2h)再次烘干,一般常规分析则不必。称样时应充分混匀后多点采取,这在称样量少而样品相对较粗时更应该特别注意。
用于微量元素分析的样本采集与制备应该特别要防止可能引起的污染。例如在干燥箱中烘干时,应该防止金属粉末的污染。用于样品采集和粉碎样品的研磨设备应该采用不锈钢器具和塑料网筛。如要准确分析铁,最好在玛瑙研钵上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