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
东施效颦
《庄子·天运》
【原文】
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今取猿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啮挽裂,尽去而后慊。
观古今之异,犹猿狙之异乎周公也。
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今译】
所以礼义法度,是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如今给猴子穿上周公的礼服,它一定用嘴咬裂,用手扯破,将礼服全部脱光才痛快。
观察古今的不同,就像猴子不同于周公一样。
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西施,因为患了心痛病,经常心口疼,于是就将手按着胸口,并且微微皱起眉头,这样子的西施反而更加美了,在村里走过,经过邻家,人们都出来看她,并夸她更美了。
同村邻里的一位丑陋不堪的女人见到后,觉得西施那样子这么美。
回到家里以后,就开始学着西施的样子,也使劲捧着胸口,对着邻居皱起眉头,这样一来她不但不美,反倒丑上加丑,更加难看了,她在村子里到处走,晃悠来晃悠去。
邻里的富人,见了她这怪模怪样,不敢多看一眼,都紧紧地关上屋门,不肯出来;
穷人看见她这么丑的样子,都吓得携带着老婆拉着孩子跑开了,远远地躲开她。
这个丑女认为西施皱眉捂心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赏析】
原意是讽刺儒家只知道恪守古老的礼仪。用扯碎衣服的猿猴和效颦的丑女来比喻不顾具体事实情况,一味推行礼法的儒家,认为礼义法度应应时而变、应物而变,否则必然导致“劳而无功”的后果,自己也会深受其害。
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不考虑自身的情况、条件 be unconscious of one's own defects,不知道人家的好处何在,
而盲目地从表面上机械地模仿别人 imitate awkwardly,就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不会有好的效果。
要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才能不断进步。
后人就将这个故事中的丑女人ugly woman 称为“东施”,
所以就变成了“东施效颦”这一成语,也作“丑妇效颦”指盲目地仿效愚蠢可笑 making oneself look foolish,或事与愿违。
西施 —— 春秋末年越国美女 famous beauty 据说被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深受夫差之宠幸。后来西施便成了美女们代称。
“西施捧心”指美女的病态更增加了她的美丽。
“里 ”古代居民聚居的地方,相传二十五家为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