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越剧《贩马记》丁赛君、金采风、周宝奎、赵雅麟、徐慧琴(1956年录音)

关于《贩马记》一剧,首先推荐俞振飞先生的相关文章给大家,分析得深入而又细腻,这里就无需赘述了。
https://mp.weixin.qq.com/s/SYWF2le0fnlfr-25DJ8H1w
越剧移植该剧有好几个版本,上越这个版本是比较成功的一例。京昆的念白有调门,富有节奏感,还能用小嗓,表现“写状”中的闺房乐趣是比较有利的,越剧的唱念和表演都偏向写实化和生活化,从录音中可以听出,丁赛君明显在念白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借鉴了京昆的调子,尤其模仿俞振飞的痕迹非常明显。对照俞老的文章,丁确实也大体上把握住了赵宠这一人物的基本性格,听上去既有情趣,也不失分寸。这出戏虽然喜感满满,但大部分都来自赵宠,但赵宠是一个标准的小官生,“写状”中的喜感是源于对新婚妻子的怜爱,“三拉”中的喜感则是源于他胆小和正义并存。其实她自己是喜欢演悲剧的,结果演起喜剧来也能那么出彩,三看御妹也是这样,而且没有刻意装痴作傻搞什么噱头,完全是很自然的表演,路子很正,处处透着聪明和机灵。李桂枝虽然已经与赵宠成婚,但尚在新婚,所以我觉得还应该是闺门旦的路子。“写状”一折中,她其实并无心思调笑,是真的伤心焦虑,金采风的哭很怪,一般旦角哭总是“喂呀”,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念成“呜呜呜”,这是小孩子的哭法或是刻意搞笑的感觉,我个人是不太赞同的。
其实《贩马记》这个戏绝非仅限于唱,我倒觉得表演更有看头,从录音来看,现场效果很不错,居然还有观众哇啦哇啦叫好(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前其实不流行这样叫好)。其实越剧限于剧种本身的特点,移植过程中已经简化了很多,我想大家还是可以去搜一下俞老的几段录像,欣赏一下该剧的表演。
题外话,视频中的戏单是1957年的演出,《贩马记》大约一个半小时,前面的《卖后宰门》猜测也在一个半小时左右,以前的演出总是要实打实凑满三个小时,哪怕是两个小戏拼起来,反观现在的演出,大戏也要砍得只剩两个多小时,还要说观众没耐心坐那么久,有时候总想,可能只是她们自己没耐心演那么长的戏,或者有很多东西根本演不像,只能一砍了之,避免露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