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比较、变化”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2022-03-08 08:07 作者:袁史部落  | 我要投稿

一、题型特点:

(1)从知识、能力立意上看,比较、变化类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放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考生的分析、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2)从命题设计意图来看,常见提示语有相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不同点等。具体来说,比较是指事件之间关于本质、影响、同一阶段的趋向、不同阶段的差异等方面的对比以及人物之间观点的对比等。常用的设问是相同”“相似”“一致”“共同”“不同”“新发展”“变化等。试题的呈现方式有二:一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间相似事件之间的异同比较;二是同类现象或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社会现象的变化比较,一般通过但是()而且()然而等转折词联系起来。

二、解题思路:

(1)从具体步骤上看,一是注意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求同还是求异;二是分清比较类型,明确是异同比较还是变化比较;三是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在全面把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确立比较项,找到比较的着力点,正确答案往往隐藏在后半段材料中。

(2)注意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要重点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如共性与个性关系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等。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坚持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三、真题体验:

1.(2021·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2)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债的关系不可转移,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这一转变(  )

A.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

B.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

答案 C

解析 题干信息:罗马法中债的关系从不可转移到可转移。债的关系可转移依旧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A项错误;这种债的可转移是面向所有公民的,B项错误;早期罗马法认为债的作用对象可以是人身,因而将人身作为承担责任的担保,债具有不可转让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财产责任逐渐确立。债可以用财产作为担保,而非人身。因此债的财产性使得债权债务更多地作为交易的客体在市场中流通。债的转移也体现了罗马法的灵活性,C项正确;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要到查士丁尼时期,材料未提到这一时间信息,D项错误。

2.(2020·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9)罗马法学说为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民法典》等法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据此推断,罗马法与近代欧美国家法律都(  )

A.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保障多党轮流执政

C.维护议会至上的权力                             D.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答案 D

解析 罗马法中蕴含的自然法原则(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等)和理性精神,成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法律的渊源,故选D项;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而罗马法、《权利法案》和《民法典》没有体现,排除A项;多党轮流执政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而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排除B项;英国《权利法案》维护议会至上的权力,而罗马法没有体现,排除C项。

3.(2020·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12)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  )

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                             B.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

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                             D.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

答案 A

解析 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是在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前提下实施的局部举措,对于应对危机实则杯水车薪,罗斯福新政则是大力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力度远大于胡佛政府的举措,故A项正确;二者的根本目标相同,都是拯救危机,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故B项错误;二者的举措均需要经国会批准、最高法院通过,其法律程序相同,故C项错误;二者均关注到举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以及稳定银行金融业等社会问题,故D项错误。

4.(2021·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6)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共识是拥护宪法等于和平与革新,修改宪法等于反动与保守;进入8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对宪法限制日本做出国际贡献的观点表示赞同。这种变化反映当时日本(  )

A.修改宪法无法阻挡                                 B.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C.大国主义思潮抬头                                 D.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答案 C

解析 题干信息: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国民维护1946年宪法。进入80年代,越多的人认为宪法限制日本做出国际贡献。当时日本虽然很多人认为要修改宪法,但由于内外因素,日本修宪的步伐事实上遇到了很多阻力,A项错误;日本修宪遭到周边国家反对,因其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B项错误;日本通过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后,试图成为政治大国,C项正确;材料仅提到日本提高国际影响力,未涉及军国主义,D项错误。


“比较、变化”类选择题解题方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