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 双十一买鞋省钱秘籍(上)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跑鞋厂商之间的价格战再度拉开帷幕。针对大家的日常训练需求,极度精心挑选了8双极具实力的训练跑鞋,供大家参考。

2022年4月,Brooks正式回归中国市场,而作为Brooks旗下的顶级缓震系列,也是Brooks主推的几款产品之一,甘油GTS 20可以说是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布家跑鞋的特色。

首先,甘油GTS 20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中底材质的升级。首度搭载的DNA Loft v3科技有了氮气发泡技术的加持,重量减轻20%,能量回馈增加10%,全方位提升落地、蹬伸的脚感。
与此同时。GTS系列所特有的Guidrail智能支撑系统,在不过分干预的情况下,尽可能引导跑者保持自然的跑步姿态,以减小双腿的负担和消耗,搭配更宽的外底,实现稳定性的提升。在Brooks经典的12mm落差设计下,后掌落地的缓冲效果也会明显更好一些。

鞋面部分,双层透气网面材质确保了舒适度和透气性,鞋楦的兼容度也相当不错,而大底Green Rubber的搭载,也保证了这双鞋的使用寿命和抓地力。
对于轻度足外翻跑者,以及想要体验布家最新科技的跑者来说,甘油GTS 20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在经历了厚底和碳板的市场大潮洗礼之后,一向以保守著称的亚瑟士,终于也将Nimbus延续了24代的传统设计思路做出了改变,做出了一款更符合主流标准的顶级缓冲跑鞋。

鞋面部分的舒适性一致直是亚瑟士所看重的,而此次双层贾卡鞋面搭配一体袜套式的设计,不仅在穿脱便捷性上有了质的飞跃,也让鞋面与双脚的贴合度更上一个台阶,舒适度拉满。
Nimbus 25中底部分的升级幅度相当之大。除了首次取消外露式GEL设计以外,Nimbus 25还搭载了后跟内置的PureGel,在确保后跟缓震充裕的情况下,大幅减小了鞋重负担。与此同时,全掌的FF Blast Plus科技相比上一代用料增加20%,再加上6mm的厚度提升,使得这双鞋的缓冲效果更加出色,如同迈步云端。

Nimbus 25的创新,正面效果相当显著。不管是对于大体重跑者还是入门跑者,Nimbus 25都能提供恰到好处的引导和保护,是日常慢跑、严肃训练的不二选择。

在谈论新生代稳定支撑系跑鞋的时候,索康尼坦途的名字总是被反复提及,这不仅是因为其出色的配置和性能,更是因为它的出现,引领了稳定支撑系跑鞋新的时代潮流。
为了减少低足弓跑者的足外翻现象,传统稳定支撑系跑鞋的思路往往是加入硬质足弓支撑模块,但这种做法的副作用在于,落地缓震体验被割裂,会有顶足弓的不适感。

而坦途的设计则与众不同,它通过PWRRUN PB和PWRRUN两种硬度不同的材质构成中底的基本架构,核心的PWRRUN PB负责缓冲和回弹,能量回馈率达到88%,而外层的PWRRUN框架则是实现了360°环绕,从而减少落地形变,提高落地稳定性和流畅性。
此外,足弓位置PWRRUN采用了向上拱起的设计,以巧妙的反式达到足弓支撑的效果。相比之下,坦途的脚感连贯性会做的好很多。

鞋面部分,双层贾卡网布材质,保留了索康尼一贯的舒适贴合,脚背处的多道开槽也确保了长距离训练时,鞋面能有充足的散热效果。
42.5码仅259g的重量,无疑是稳定支撑系跑鞋新的标杆。坦途用实力证明,支撑系跑鞋也可以很轻很弹。

作为索康尼话题度最高的万金油跑鞋,每一年菁华系列的上市都会引发不小的关注。今年的菁华14,再一次面对了“两年一大改”的关键时刻,无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薄底曾经是菁华系列的代名词,但也是制约菁华适用群体的一大因素。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菁华14的中底加厚3mm,后跟厚度来到31mm,缓震极限明显提升,搭配上全新升级的PWRRUN+鞋垫,脚感更加澎湃有力,也进一步扩大了适用群体范围。

但是厚度的增加并不代表增重。此次PWRRUN材料采用了更轻质的配方,42.5码单只鞋重仅200g,重量不增反降。而单层工程网布的鞋面材质,不仅更轻薄通透,也为减重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此外,大底在延续“无外底”设计的同时,增加了波浪形向下侧切的纹路,进一步提升了特殊路况的抓地力,也给予双脚更直接的落地反馈。双十一价格来到500以内,菁华14还是依旧是索康尼旗下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特步160X系列的辉煌有目共睹,而在面向大众跑者的训练鞋单品中,特步两千公里跑鞋可以说是今年特步发力的重要产品,将耐用性和性价比做到了极致。

对于大众跑者来说,跑鞋的损耗是避不开的问题,在月跑量200-300km的情况下,一双跑鞋使用2-3个月就可能形成巨大的磨损,频繁换鞋也是不小的开支。而特步两千公里跑鞋无疑从本质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底搭载了160X系列同款CPU大底,耐磨寿命可达2000公里以上,陪伴见证你的每一次训练与提升。

此外,特步两千公里跑鞋还搭载了竞赛级XTEP ACE缓震科技,回弹率可达70%,搭配足弓TPU抗扭片,实现又弹又稳的跑步体验。42码仅239g的鞋重,也使得这双跑鞋能在LSD长距离训练、速度训练、日常慢跑等场景中游刃有余地切换,一鞋多用。
双十一279元的价格也是达到了全年最低,对于入门跑者来说,特步的两千公里也许会让你自此爱上跑步。

今年,361° 飚速2.5pro可以说是在体考体测领域狠狠刷了一波热度,号称“体测F1”的它,在轻量化、过弯稳定性、抓地力、回弹性等核心指标上有着全方位的优异表现。
对于场地竞速来说,厚底碳板跑鞋的重心偏高,回弹反馈偏慢,并不占优势。相比之下,361° 飚速2.5pro采用了薄底设计,触地反馈更加灵敏,重心更低更稳定,同时全掌Quikflame CQT的搭载,也使其拥有了旗舰级别的回弹力,提速更迅猛。

与此同时,飚速2.5pro用一块刚性适中的尼龙板代替了碳板,在保证过弯稳定性和平衡的同时,也不会会产生卡脚的感觉,灵活度也有了保障。在碎丁大底的加持下,飚速2.5pro的场地抓地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鞋面部分,飚速2.5pro的双层贾卡网布材质,在贴合度和锁定性上都有不错的表现,免去竞速比赛的后顾之忧;42码不到200g的鞋重,上脚轻若无物。不管是体测场景还是间歇训练,飚速2.5pro都是针对性极强的优质选择。

对比于别家缓震旗舰,远征者4Plus算是相当低调的存在。但是,它的性能可一点也不低调,在今年的顶缓排行榜中必定属于第一梯队的存在。
首先,远征者4 Plus的缓震实力不容小觑。相比于上一代,远征者4 Plus中底升级为全掌超临界脂肪族TPU材质,能量回馈率达到81.7%,搭配加厚的厚度,实现极其澎湃的缓震回弹,可以适配BMI大于25的超大体重群体的日常训练需求。

其次,在稳定性方面,远征者4 Plus也有不错的表现。它的前掌宽度达到110mm,后掌宽度达到90mm,很好地分散了受力,与此同时前后掌高达15mm-20mm的侧墙设计,也能起到引导双脚运动轨迹的作用,避免崴脚风险。
此外,远征者4 Plus的宽楦设计可以说是宽脚福音,42码仅212g的鞋重,也让它足以适配长距离训练、强度训练等多重训练场景,扮演万金油跑鞋夺的角色。三百出头的价格,入手不亏。

安踏的马赫系列,是其布局竞速训练的重要产品。作为今年马赫系列的标准杯,马赫3同样具有极强的训练属性。
相比于上一代,马赫3的助推板面积进一步加大,在增强推进属性的同时,对于过弯和落地稳定性的提升也有明显帮助。与此同时,全掌氮科技也迎来了配方升级,能量回馈率达到82%,搭配6mm的低落差设计,前掌蹬地发力顺畅且有力。
在外底的设计上,马赫3在过弯和发力的前掌内侧区域,增加了仿碎钉状的纹路设计,对于场地训练来说抓地力明显提升。同时,A-GRIP PRO橡胶材质的选用,也增加了其耐磨寿命。
针对高温天气,马赫3还采用了A-WEB呼吸网面,在脚背上方增开透气孔,以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对于速度训练和体考体测来说,马赫3的优势不小。
关于训练跑鞋的推荐到此结束,下篇,我们来谈谈双十一值得推荐的竞速跑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