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打败它,要么被他们打败。
在我看来秋元康有两个用意:其一,5期生来之前乃木坂飞鸟当道,而飞鸟是正统第一位继承人,反派代表人物在都已经毕业,乃木坂第一次出现了选拔组、under组的和谐,而且表现为under组依然如故,而原本应该反派的一点都不反派,原因除了反派代表没有继承人外还因为三期生的集体under化蜕变,乃木坂有一种全体under化的倾向,这固然和谐,但是缺少了戏剧性的冲突。如果这种倾向发展下去,那么最终under也会退化,最终乃木坂也会随着under的退化而变得平庸。其二,既然缺少反派,那么秋元康就人为的制造一个反派出来,这也就是他作为制作人的职责了。
所以,未来要么打败反派,要么被反派打败。打败反派不一定要把人打跑了,还可以是让她染上己方的颜色。被打败也不一定就是散伙,也可以是失去自己的颜色。


这是新单表演时一个意味深长的长镜头,镜头没有拍摄任何成员也没有拍摄舞台主体,而是被红色染红的乃木坂标志由远拉近的镜头虚焦镜头,空气中似乎还因为高温而出现了乱流,仿佛什么在燃烧。
-
所谓不破不立,正如我早就说过的,井上小百合的毕业也意味着乃木坂剧情的完结。不只是正方失去了主角,反方也同样失去了重要主角之一(指白石麻衣)。这使得乃木坂前25单重要歌曲集的剧情无法继续在舞台上上演,变成了“她们只是在唱着歌跳着舞”,失去了象征性和仪式感的乃木坂live“再这样下去可真的不行了”。
虽然让谁来做反派主角都可以,但是以当下这两年的乃木坂来说,总总情况叠加在一起使得它既没有塑造反派的机会也缺少这种人的出现——因为总不能“突然就逼着某个成员去做大反派吧”,得给个合理的理由。乃木坂缺少这样的理由,直到5期生招生开始:秋元康不单要找到适合做乃木坂的5期生,还要找到不适合做乃木坂的5期生,这样秋元康才能继续写故事。
-
注意到我的标题了吗?要么被它打败,要么打败他们。它、他们指什么?
它指的是偏见。什么偏见?那种认为选拔组就高高在上代表这乃木坂的偏见。为什么说这是偏见?因为选拔组定义就是“每一次新单曲(所谓新单曲指连同表题曲一同发表的若干新歌,往往也包括无vocal伴奏)发表,从组合里选出若干名成员去表演表题曲(其实表题曲对于歌手而言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就是用一首歌来宣传一同发售的几首歌而已),因为和”宣传”有关,所以它就变成了一种“露脸的资源”,为乃木坂宣传的同时也有了宣传自己的功用。这种附加属性演变成一种利益分配,因利益而产生的偏见就是:获得利益的人一定是“强者”——这种在世俗中通行的经验论。
他们指的是饭群。因为带有这种偏见的人是他们。他们虽然是顾客,但是反过来也是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回应与挥应(挥动应援棒)影响着乃木坂歌曲集的世界观。所以要么被它打败,要么打败他们。
在过去,乃木坂曾经打败过他们,战胜过它,于是才有了乃木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