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苏公塔与额敏和卓,曾经吐鲁番王权的象征,自驾游新疆105

2023-06-28 10:41 作者:三叔的三天Vlog  | 我要投稿


视频在文末

中国最西北新疆自驾游的第25天,下午18点40,我们从关闭的吐鲁番艾丁湖景区返回市区,因为时间还早,所以决定顺路去苏公塔再碰碰运气。

不管苏公塔是否开放,我们都需要先了解一个人,那就是苏公塔的建造者,吐鲁番第一位郡王 额敏和卓。

额敏和卓为清代初期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首领,其祖父和父亲都是吐鲁番地区的伊斯兰教领袖,世居鄯善县鲁克沁镇。

据《回疆通志》记载额敏和卓嗣,聚族居鲁克沁,如今在柳中城遗址中,还保留有清代额敏和卓的王府遗址 王爷台。

17世纪时,新疆准噶尔部贵族叛乱,多次侵扰南疆和吐鲁番地区,与清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在清军进入吐鲁番之前,额敏和卓曾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家乡鲁克沁的地方事务则由其两位兄长掌管。

额敏和卓在清军征伐准噶尔部时,为清军支援粮草。准噶尔部为报复他这一举动,出兵攻占鲁克沁,残酷杀害了他的两位兄长,逼迫当地居民迁往乌什。

公元1720年,额敏和卓率300余名部下归附清朝,他一面协助清军在吐鲁番屯田,一面率众与准噶尔叛军周旋。

公元1730年,在一次抗击准噶尔军队的进攻时,额敏和卓率领鲁克沁城的维吾尔族群众配合驻守的清军,坚守该城40余天,击退敌军多次进攻。

《回疆通志》中记述,额敏和卓 岁勤屯田务,准噶尔侵鲁克沁及喀喇和卓,额敏和卓闭城伺间击贼退。

公元1732年,基于 吐鲁番屡拒贼兵 贼人愈恨,将来扰害吐鲁番势所必有 的考虑,为保边安民,雍正皇帝下谕吐鲁番维吾尔部东迁,先休养生息,待平叛形势好转后伺机回迁。

额敏和卓遵照谕旨,率鲁克沁万余众,内徙至安西瓜州今甘肃酒泉境内,兴修水利 开荒种地,他也因功受封为 札萨克辅国公。

公元1754年,乾隆帝认为额敏和卓熟悉敌情,勇敢善战,便命其统带瓜州等地的维吾尔人300余名,远征伊犁随清军西征准噶尔叛军,因勇敢善战,功绩显著,额敏和卓被清朝政府晋升为 镇国公。

公元1756年,额敏和卓率所属八千余人迁回吐鲁番盆地,因平定莽葛里克叛乱有功,被清朝政府册封为 贝子,受命管辖吐鲁番地区政务。

公元1757年,额敏和卓派人到喀喇沙尔等处侦察情况,为平定天山南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做准备。乾隆皇帝下达谕旨,明岁办理叶尔羌 喀什噶尔时虽有将军大臣,而回部情形,尔所熟悉,将命尔参赞军务,在前队行走。

后来,乾隆在有关谕旨中一再说,额敏和卓因其熟悉回部情况,人亦果毅,已命为参赞大臣,兆惠等务宜优待。此次办理回部,朕专交雅尔哈善 额敏和卓二人。

公元1758年,64岁高龄的额敏和卓,被清朝政府任命为参赞大臣,先后襄助雅尔哈善 兆惠等人,率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公元1759年,因额敏和卓与兆惠一起英勇杀敌,以少胜多,又积极争取 招抚乌什霍集斯,被授 多罗贝勒后,又授郡王品级,准予世代承袭。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以后,额敏和卓受命为叶尔羌阿奇木伯克,协助处理南疆事务。

为表彰额敏和卓一生功绩,乾隆将额敏和卓列为五十功臣之一,位居第十二位,在中南海紫光阁为其挂像,并亲自为之题词,吐鲁番族,早年归正,命赞军务,以识回性,知无不言,言无不宜,其心匪石,不可转移。

公元1777年,额敏和卓在吐鲁番修建苏公塔。同年,年老多病的额敏和卓不幸病故,享年83岁,吐鲁番郡王爵位由其子苏赉满承袭。

从此,以额敏和卓为始祖的吐鲁番郡王家族正式延续下来,以上就是关于额敏和卓简单的介绍,接下来我们就要去他建的苏公塔看一看了。

大约下午19点30,我们到达了苏公塔停车场,工作人员打电话确认后,热情的说,马上就要关门了,抓紧时间进去看看吧。

苏公塔位于吐鲁番市东郊葡萄乡木纳尔村,是新疆现存最大的古塔,也是中国百座名塔中,唯一具有浓厚伊斯兰风格的古塔,同时是我国境内现存伊斯兰教古建筑中保存最完整最高最大的古塔。

走进苏公塔景区,此时太阳正好在塔尖的旁边,刺眼的阳光使苏公塔与塔前额敏和卓雕像的剪影轮廓格外清晰。

苏公塔前一片绿地好像散步的小公园,此时景区里非常的安静,葡萄长廊和一群鸽子,给人一种清新纯净的感觉。

其实来到新疆吐鲁番,除了参观举世闻名的葡萄沟 火焰山,艾丁湖和苏公塔也应该是必来之处。

苏公塔修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被称为额敏塔或额敏和卓报恩塔,吐鲁番当地人又将其称为吐鲁番塔,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为 报答天恩,在83岁时率子札萨克公苏赉满等人修建的,是由清真寺 宣礼塔和麻札等组成的建筑群。

苏公塔坐西朝东,正对面的是苏公塔清真寺的门殿和宣礼塔,门殿正面采用了伊斯兰建筑

经典的长方形屏风墙样式。

大龛顶为桃尖拱券,下为门扇 门额,并有铭文 饰拱等。大门两侧的小凹龛分五层,大小并不统一,其中有两格装饰有隐砌小拱。大龛上部为七个并列的分格,其内各有一个真拱。门殿侧立面也有与正面类似的小凹龛,上方是一个拜克楼也叫唤礼楼,是清真寺清早唤醒穆斯林做礼拜的地方。

沿着苏公塔前的台阶走上来,可见在建筑群南侧西侧的高台之下,是排列整齐的麻扎,也就是墓地,据说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家族近百人埋葬于此。

有人说苏公塔是一片建筑群,也有人说苏公塔就单指眼前这座灰砖结构的柱形古塔。另外关于苏公塔的始建年份,据说也有不同的争议,比较公认的说法则是,公元1777年由额敏和卓始建,但他并没有看到苏公塔完工,在去世后的第二年1778年,额敏和卓的儿子苏赉满才完成了苏公塔建筑群的全部建设,不过不管怎么说,苏公塔至今也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据说1961年,苏公塔经历了12级大风的考验,仍然完好如初,安然无恙。不过现在塔身上好像有些裂痕,为了妥善保护古塔,目前在塔体外加了三道铁箍固定。

苏公塔是清代维吾尔族建筑大师伊布拉音等人设计建造的,除使用了少量木材外,主要使用青灰色条砖砌成,塔身呈圆台状 高44米,底部直径10米,塔内有螺旋形阶梯72级通达顶部,既代替木结构支撑加固塔身,又可作阶梯攀登通达塔顶,顶部还留有14个视窗,据说登上塔顶俯瞰吐鲁番绿洲,美景尽收眼底。

塔身外部以一块块灰砖,或横或竖,或斜砌或平置垒砌,同时又分层叠砌出三角纹 四瓣花纹 水波纹 菱格纹等十几种平行的几何图案,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族艺术风格,只可惜现在不能登塔参观。

以额敏和卓为始祖的吐鲁番郡王家族,从额敏和卓受封为郡王到清末,传位6代9人,共152年。额敏和卓一生终于清朝,为维护祖国统一屡建功劳,他在自己晚年的时候修塔建寺,目的如《额敏和卓修塔碑》所说,是为了恭报清王朝的恩遇,表达自己对真主的虔诚,并使自己一生的业绩流芳后世,苏公塔可以说是吐鲁番郡王家族王权与宗教权的象征。

额敏和卓是吐鲁番历史上的统治者和精神领袖,也是一个民族英雄。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八个儿子,除了长子努尔迈哈默特因病早殇生平不详外,其余的七个儿子在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以及大小和卓叛乱活动中,屡立战功,多次受到清政府的嘉奖和表彰。

三子茂萨和四子鄂罗木札布先后任伊犁阿奇木伯克。六子伊斯堪达尔任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次子苏赉满子承父业,成为了第二任吐鲁番郡王。

高耸的苏公塔旁边,相连的是同样名闻遐迩的苏公塔清真寺,与其他清真寺不同的是,苏公塔清真寺内外装饰十分简洁朴素,几乎就看不到繁丽的拼花图案和耀目多彩的装饰,其实,整个苏公塔建筑群都是用阴干的生土坯建筑起来的,这在干燥少雨的吐鲁番地区,是十分普遍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方法。

围着苏公塔绕了一圈,此时值班的大爷很热情,跟我们说马上要关门了,快进去看看吧。

进入大门后是前小后大的两处过厅,直行即可通向礼拜大殿,两侧厅为穹窿顶,下部为方形,

其左侧连通着宣礼塔并立有苏公塔建塔石碑,右侧为壁龛,有楼梯可通向唤礼楼,从这个露天的空间也可以通向礼拜大殿。

苏公塔清真寺是吐鲁番市最大的清真寺,也算是新疆境内最大的伊斯兰清真寺之一,礼拜大殿整体面积约2300平方米,可容纳上千人同时礼拜。

礼拜大殿南北两侧各有20个相连的小礼拜殿,其顶部是方形平面,上有穹窿顶,与礼拜大殿有拱形门洞相通。

礼拜大殿面阔9间,进深11间,以列柱厅为主,共32根柱子,大殿内四周采光处较少,主要的光源来源于大殿顶部凸起的木质天窗。

大殿中所有门窗,全都做成了尖拱状,众多的壁龛以及幽暗的布道小室,处处都显示着伊斯兰建筑的风格和浓烈的宗教生活气息。

在礼拜大殿里转了一会儿,跟值班大爷告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苏公塔与清真寺连接的入口处,立有一座石碑,分别用维 汉两种文字记载了当年额敏和卓修建苏公塔的原因。

但两种文字记录的意思各不相同,维文的意思大致是,在安拉的允许 恩赐和帮助下,在年满83岁的时候,为感谢真主,以善良且无限尊敬的心修建了这座有福祉zhǐ且美丽的清真寺和塔。

而汉文的原文大致是,大清乾隆皇帝旧仆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领札萨克苏赉满等。念额敏和卓自受命以来,寿享八旬三岁。上天福庇,并无纤息灾难,保佑群生,因此,报答开恩,虔修塔一座,费银七千两整。爰立碑记,以垂永远,可为名教,恭报天恩于万一矣。

今天尽管苏公塔内部和苏公塔文物陈列厅都不对外开放,但能在苏公塔参观一圈,也算是非常的幸运了。

小朋友们在车库了解了库车王,在吐鲁番有知道了吐鲁番郡王,也算是涨了不少知识。

苏公塔景区内外建有许多具有浓郁维吾尔风情的廊道和亭子,将环境点缀得丰富多彩。

晚上20点08,我们走出了苏公塔景区,在苏公塔的旁边,就是郡王府景区,眼下似乎正在装修,天气还是非常的热,小朋友们也都感觉饿了,那就赶紧回酒店去吃晚饭吧。

今天是来吐鲁番的第二天,晚上小朋友们又会吃到什么样新疆美味呢?咱们下期继续吧。


苏公塔与额敏和卓,曾经吐鲁番王权的象征,自驾游新疆10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