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时评精选,每周积累!

时评精选
1.数学竞赛中国丢金,舆论不要“带节奏”
2.专业抄袭成“大师”,良心不会痛吗
3.折叠手机刷屏,是对国产手机的点赞
4.不必惊诧于年轻人“宁愿送外卖”
5.当故宫火锅遇上星巴克杯子
1、数学竞赛中国丢金,舆论不要“带节奏”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当地时间2月25日,第十一届罗马尼亚大师杯数学竞赛闭幕,中国队获团体总分第六名,6名参赛者有4人获得银牌,1人获得铜牌,1人获得鼓励奖。美国、韩国、塞尔维亚、以色列和俄罗斯队分获团队总分前五名。在2017年的本赛事中,中国选手曾获得个人第一名,团队第三名。
中国队6名参赛者获得4银1铜,有媒体报道称之为“数学大赛中国队全军覆没”,显然有些夸张。但在早已经习惯了中国学生国际奥数大赛斩金夺银的氛围中,中国队获团体第六、参赛者获4银1铜的成绩确实不算突出,国人由此颇感失落,也在情理之中。如果简单地说这次“不代表国家数学水平”,一次数学竞赛丢金不算什么,显然难以抚慰人心。
正确对待失利与正确对待胜利同样重要,输了就是输了,没有拿到金牌就是没有金牌,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正视这次比赛。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在数学竞赛中成绩下滑和取消部分竞赛类升学加分项有关,从而有意无意地往奥赛上引,有了如此一问:“不学奥数我们的数学教育效果是不是不好了?不能出顶尖人才了?”
很多孩子成长记忆中都有奥数。不必讳言,在奥数竞赛中,确实发现了一些好苗子,有一些孩子也因此进入了心仪学校,但放眼大多数,奥数却在相当程度上加剧了教育负担,与教育减负的时代潮流格格不入。那个年代,不仅仅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等学科培训全面飘红,当时规范校外培训还没有形成今天的共识,即便想要全力整治估计也会很难。
还要看到,奥数教育的成果也存在着一定的拔高。罗马尼亚大师杯也好,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也罢,都只是对中学生中数学竞赛普及程度和训练水平的一次检验,并不能简单将其等同于一个国家的数学科技水平和顶尖数学人才情况。比如,法国是数学强国,有很多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但是数学竞赛并不是很普及。再看看我们,获得了那么多的奥赛金牌,真正的数学实力与竞赛成绩成正比吗?
当年的奥数热,有着浓浓的功利动机,多数学生也不是因为兴趣,而是为了分数去参加培训。家长花了大把的金钱,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想要寻找“换道超车”。可以说,中国的“奥数热”是一种虚热,也正因为如此,2014年相关文件明确,取消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自此,“竞赛热”有所退烧,也为现在的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打下了基础。
仅仅因为一次数学竞赛丢金,就要重新回到“竞赛热”,这是十分简单的思维,真要回到过去,也是十分可怕的事。诚然,丢金需要引起重视,但不是来个180度转弯,不是要回到过去的河流。对于当初的“竞赛热”,我们已经深受其痛,好不容易出来了,再回到过去,这不是儿戏吗?当然,也不能说竞赛一无是处,当初的“禁赛令”也不是一味否认竞赛的意义和价值。现在更重要的是,在改革基础上继续改革,精准发现有天分和有兴趣的孩子,让适合竞赛的孩子去竞赛,真正让好苗子成长为参天大树。
国际数学竞赛中国丢金,有必要对此进行严肃的思考,但舆论不能借此“带节奏”。阿Q式盲目乐观,无视这次丢金不对,试图回到过去,再来一次全民竞赛也不对。正如此次竞赛的参赛领队瞿振华所说,应该淡化对国际奥数竞赛成绩的过分看重,让其回归本质,也需要给数学有特长的学生一个平台,让数学竞赛发挥本来的作用,这更值得我们思考。
2、专业抄袭成“大师”,良心不会痛吗
据红星新闻报道,比利时艺术家克里斯蒂安·希尔文近日通过多家比利时媒体指称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叶永青抄袭。眼下,这在国内成了一出不大不小的“国际事件”。和通常意义上的抄袭某件作品不同,叶永青被指控长期抄袭,希尔文第一次发现被抄袭,是1996年叶永青作品在欧洲展出,而实际上,叶永青的抄袭行为还要早得多。
绘画和音乐领域,借鉴别人创作也是常有的事,但是叶永青的行为,很难再用“借鉴”来辩解。据媒体报道,其中一个拼贴画系列,希尔文的创作灵感来自自己的童年以及与自闭症儿童的交往,这种经验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有重合的可能。叶永青的作品,主题和构图都和原作高度相似,难怪西尔文那么愤怒。
这是相当让人吃惊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在长达30年的时间,叶永青一直盯着希尔文的创作,然后略加变通,就成了自己的作品。由于中国过去30年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艺术品的繁荣,叶永青的作品价格不但要比希尔文的原作要高很多,自己也名利双收,成为艺术圈的大佬。即便是国际影响力,叶永青也可能要超过希尔文。
这不仅是涉嫌剽窃别人的艺术创作,甚至也入侵了原创者的人生。希尔文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并不想在法律上追究叶的责任,只是想在道德层面来质证,要求拍卖机构停止拍卖叶永青那些涉嫌抄袭的作品。在内心深处,这恐怕也是他的个人存在之战,一个艺术家就存在于他的作品之中,如果长时间被人如此抄袭,就像自己的整个人生被人剥夺了。这么长时间、大规模抄袭他人作品,良心不会痛吗?
有人可能会感到奇怪,一个人怎么可能抄袭另一个人的作品这么久?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家从80年代开始,大量向西方同行学习。在文化艺术领域,受到西方某位大师的影响,并转而成为大师的“中国版”,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有些人甚至因为仅仅率先翻译了西方思想家的作品,就成为该流派的代言人,在中国的大学当上教授博导,也是常态。
这种单向度的从西方到中国的传播,必然造成信息传递上的时间差,有条件的人可以先看到外国的作品,当他们模仿、借鉴甚至照搬的时候,周围的人所感受到的只能是满满的创新。要等到大量西方作品被译介过来,甚至到了信息沟通成本大大降低的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把戏才有可能被揭穿。
或许叶永青最初的动机,也就是“借鉴”一下,但是当他发现这种“借鉴”是如此容易,为自己带来如此大的好处,而风险又是如此之低,就难以抵挡持续“作案”的诱惑。对叶永青来说,这是真正的危机,如果国际艺术圈最终形成共识,认定这就是抄袭,他又有何颜面待在艺术圈?他现在应该做的,或是承认自己的抄袭,只有这样才能从阴影中走出,真正“成为叶永青”。
3、折叠手机刷屏,是对国产手机的点赞
5G产业逐渐走向大众,最近,三星、华为、OPPO等多家厂商接连发布了5G手机,而三星与华为的折叠屏手机,更是引发了舆论的热议。
折叠屏幕的好处,首先当然是能带来更好的体验。具体来说,从4G到5G的升级带来的新效用、新性能,对消费者的影响,现在看来,远没有从2G到3G,从3G到4G来得大。这种特性,反而使得折叠屏幕变得更加重要。
在影视方面,屏幕变大,观影体验更好,人们对清晰度的需求会提高,这会导致对移动网络带宽的需求,而这个需求刚好可以由5G来满足。在内容领域,打开后的阅读体验更好,可能性更多,会对内容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漫画行业可能会繁荣起来。更大的屏幕带来的新可能还有很多,远超出人们的想象,需要市场慢慢去试错,这就像人们在4G普及之前,也没有料到抖音、快手等直播应用会成为国民级应用一样。
折叠屏幕还有一个象征,意味着中国从手机行业的跟随者,变为了领先者。其实,现在已经在这个过程中了,但一直缺乏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多几个摄像头,全面屏,不足以成为这种里程碑,但折叠屏以及背后京东方的柔性屏幕,不管从技术含量,还是从对消费者以及行业的影响力来说,都可以担当起这个标志性事件。这个象征的另一个层面的含义是,华为的折叠屏幕会成为轻奢类电子产品的标杆。
当然,折叠屏手机目前还只是在概念产品的状态,离大规模普及还是有点距离。但是,它的象征意义还是很积极的, 不仅代表了中国制造的技术实力,在研发和执行阶段,都是杠杠的!
同时,它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将会是积极的。智能手机用户量在经过多年的产品爆发后,总体数量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缓慢的下降。有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下降,2018年下降幅度持续扩大,全年下滑6%左右。手机出货量的下滑,是因为手机性能上升放缓。但人一直有显示自己身份的需求,奢侈品的需求一直存在,而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必备的工具。所以,这就意味着,对一些消费水平较高的人来说,升级手机的动力不再是因为手机提供了更好的功能、性能,而是因为“昂贵的最新款”本身。在诸多新款中,华为折叠屏炫目、显眼,这符合一部分人对显示身份定位的需求,这样就不一定要买外国的产品来显摆了。
折叠屏手机的出现,让人们轻度办公不再依靠笔记本。一方面,现在有了折叠屏幕,屏幕大小足够了,另一方面,5G网络的高带宽,使得手机仅仅起到一个显示屏幕的作用,人们实际操作的是在云端的办公软件,从而实现对鼠标与办公软件的全面支持。简单地说,就像QQ的远程帮助。实际上,对此模式,华为也有探索,而5G与折叠屏,将使这一模式变得更加普及。到时候,商务人士出差只需要带一个折叠键盘就足够了,可以彻底地摆脱笔记本。不但是摆脱笔记本,这相当于可以把一台最高端性能的电脑放入一部手机中。
当然,折叠屏手机目前还存在些未知的问题,毕竟它是新生事物而非成熟产品。比如屏幕放大以后,软件能不能适应兼容?折叠屏幕的硬度怎么样?折叠屏幕的连接处是不是牢固耐久?电池能持续用多少时间?这一切需要在以后的应用中逐步改进,甚至5G技术本身,也需要在应用中去解决。
4、不必惊诧于年轻人,“宁愿送外卖”
这两天,“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新闻将某些工业生产厂家的用工荒与近年来外卖送餐骑手数量增长迅速的事实联系在了一起。当然,把这两者联系起来,表面看似乎有理,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无直接关系。
从根本上讲,在相对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流向体现了市场的价值取向。如果仅从表象看,无论是外卖送餐骑手的巨量增长还是工业生产厂家的用工荒,都是劳动力市场流动和选择的结果,因而其现象本身并无对错之别。巨量增长和用工荒,只要不是强迫选择、刻意压制的结果,那么这就是一个正常的市场现象。那些“宁愿……也不……”式的思维,其实还是有一个独立于市场之外的价值取向和标准,认为去工厂高于、优于当骑手,认为顺着无形之手指引的就业选择总是不那么令人踏实。
然而,无形之手正是通过配置资源来不断提高市场的效率,这其中当然包括劳动力资源,而配置资源的过程也正是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价值的过程。工业生产的用工荒,实际上反映了在工业生产的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劳动力价值倒挂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不能在减少外卖骑手的数量或减少外卖骑手的收入上打主意,也不能在通过其他行业制造挤出效应以迫使劳动力转向工业生产厂家上寻出路,而只能顺应劳动力市场的行情,要么给劳动力以应有的价值,要么因此而转业。由此,那种“一个月给6500元还招不来一个成衣厂普工”的说法就多少显得矫情。6500元还招不来工,显然说明一个普工的劳动力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
去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接近1万美元。在人均GDP1万美元的刻度上,相当一部分产业工人应该步入社会的中等收入行列。当下产业工人用工荒的现实,说明产业工人的劳动力市场价值被大大压低了。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仅仅是用工者付酬的问题,更多的是整个市场价格信号体系以及诸如税收、劳工保护、社会管理等体制性问题。而这也正是中国经济调整和改革的因由所在。
只有跳出“宁愿……也不……”式的思维,才能找到工业生产厂家用工荒的症结。由此也可以说,现在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其实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作为新业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外卖送餐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前景看好,社会效益也同样很好。因此,不能将这样一个市场现象与用工荒的事实对立起来,或将二者视为此消彼长关系,进而做出有损于外卖行业发展以补救产业用工荒的事情。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即使做出了那样的尝试,也不会解决问题。
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街道或高速公路上的车流中,快递车辆几乎抬眼可见。而在巨大的航空运量中,物流飞机的数量也占有相当比例。流通产生价值,流通实现价值。而所谓外卖送餐骑手,实际上就是物流行业的劳动力。物流业其实是工业生产的延伸,是工业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外卖送餐行业发展迅速,说明其找准了市场需求,其结果是极大地扩容了餐饮市场空间,促进了餐饮业的发展,既提升了市场效率,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据相关数据,仅美团外卖一家,其2400万份的日订单就带动了360多万家商户和60万外卖骑手,三成骑手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此外去年还有200多万兼职外卖骑手从平台获得了收入。这样的市场规模,吸引那么多“宁愿送外卖”的年轻人,奇怪吗?
5、当故宫火锅遇上星巴克杯子
能让那么多顾客为一只杯子而疯狂,这是星巴克的独到之处,也表明星巴克的文创水平。
星巴克一款“猫爪杯”彻底爆了!据本报“杭州吃货”公号报道,这款刚上市的玻璃杯,价格从199元一路被炒到1000+,许多人排队抢着要不说,竟然还有人为此大打出手,让旁人看着挺莫名其妙的。
星巴克杯子确实有一批拥趸。我家里形形色色的咖啡杯、保温杯、马克杯就有不少,全是家里人淘来的。作为一个直男,我对此表示不能理解。在我看来,在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时代,并不存在什么限量版、珍藏版的东西,一切都可以复制和量产。既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收藏价值,买这么多杯子岂不是浪费地方?
但不能不承认,星巴克的杯子那么受欢迎,一定有值得追捧的理由。换句话说,追捧者也许并不在意星巴克杯子是否限量,而在于星巴克杯子的文化创意,以及背后的文化获得感。这就像有人追逐奢侈品牌,要的就是一种感觉。星巴克咖啡进入中国以后,一直被看作小资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不是有篇文章写道“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吗?这句话背后体现的既是阶层上升,也是生活品位的提高。这里喝的咖啡应该是星巴克咖啡之类的,而不会是什么速溶咖啡。
能让那么多顾客为一只杯子而疯狂,这是星巴克的独到之处,也表明星巴克的文创水平。这确实是值得学习的地方。目前,国内将文创做成大IP,受到市场热捧的,脑海里一下子能想到的是故宫。这几年来,故宫博物院在单霁翔院长的带领下,文创产品做一个火一个,往往一上市就供不应求。近日故宫破天荒举办的元宵灯会“紫禁城上元之夜”,更是一票难求,一张免费门票被黄牛炒到五千元,借此次活动,其文化理念也表达得淋漓尽致。
尽管故宫文创已经是一个大IP,但在个别产品服务的销售运营上,也存在瑕疵。如大年初一开业的故宫火锅(故宫角楼餐厅),虽说人气爆棚,但也被批评单价高、口味一般、过度营销。那么多人吐槽,或表明故宫火锅仍有提升的空间。如果说口味这东西比较个人化,日前故宫口红刚推出就遭遇质量问题,推出不满一个月就全线停产,更说明问题之所在。这事情的背后,产品存在提升空间是一方面,因品牌合作授权而衍生的“嫡庶之争”也惹人关注,反映了故宫在文创运营方面存在一些弊端。
故宫依托深厚的传统文化与国家珍藏,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创之路,值得赞赏,不过在文创理念与运营方面,还需学习现代企业成熟的管理模式。例如,授权企业共同开发故宫文创产品,不失为提高效率、合作共赢之举,但这其中的关键是,作为文创品牌授权方,故宫应对产品质量、品牌管理等进行严格把控,以免那些打着故宫旗号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坏了故宫文创的整体形象。
▼
来源:人民日报、北青报、钱江晚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综合来自于网络,转自“高考语文资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