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谈和制汉语与协和语

2020-08-02 21:23 作者:NagamatsuIT  | 我要投稿

关键词:和制汉语、文言文、翻译、词根、词缀、协和语、皮钦语、抗日战争、东京审判、铁道唱歌、小语种教育、中日友好

 

        日语和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认为其中以和制汉语协和语为最。和制汉语前几期曾提及,是日语对汉语的一次“反哺”,其不但扩充了明治维新后日语贫瘠的现代词汇量,同时也造福了现代汉语。而所谓协和语,大家可能对这个词比较陌生,我在此处暂且将其说明为日语和汉语的一种相互“杂交”,供大家理解。

 

(一)      小谈和制汉语

        前几期对于和制汉语只是一笔带过,轻描淡写地提及了和制汉语的主动积极作用。下面的内容我将详细地对于和制汉语进行分析

        和制汉语远非一些诸如“人民”、“民主”、“化学”等词汇这么简单,而准确地说是一种“特定语法和词汇的复合体”。也就是说,和制汉语不光有词汇,更有其中包含的语法,以及造词通法。和制汉语的造词,是一种“信达雅”的西文用汉字的翻译,其中不仅需要包含西文的含义,更是需要根据中国古代典籍仔细推敲琢磨,使词语融合入汉字。比如说“社会”一词,“社”指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会”指聚集,二者组合一起便是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Society)。

【图1:和制汉语】

        有趣的是,和制汉语如此巧妙的构词,曾经遭到新文化运动早期部分我国学者的反对:当时有鲁迅等留日海归等的力挺派,也有民族自尊心极强的守旧派。守旧派里呼声最高的当属严复,以“用日本人创造的和制汉语太丢脸”为由拒绝使用和制汉语,同时试图创造自己的一套“国产的”造词法。相比而言,这种国产的造词法还是没有摆脱文言文的影响,读起来文绉绉地比较晦涩。大概是什么感觉呢?一定会比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读起来更变扭

        严复所著的《天演论》一书,书名便是他不使用和制汉语的后果,因为“天演论”(Theory of Evolution)在我们现代使用的和制汉语中就是“进化论”。就拿“社会学”一词距离,严复创造出了“群学”一词,但是显然和制汉语更加形象、不晦涩。这就注定了当时想要创造一套可以替代和制汉语的国产系统是不可能的,和制汉语也逐渐成为了主流,被广大中国人认可

【图2:严复与《天演论》】

        如同社会这样经得住推敲的词,和制汉语还有很多。而这般信达雅的翻译能够源源不断生成的根本原因,便是和制汉语独树一帜的造词法,或者说是“特殊语法”。学过古汉语文言文的大家都应该知道,文言文多以单字词语出现,所以使得文章简短。和制汉语做的,就是将单字文言文词语复合化,搭配成为白话的复字词语。其中常用的有包括“偏正”、“同义”、“动宾”等。下面将举几个典型例子:

        偏正:人权、金库、特权、哲学、表象、美学、背景、化石、入场券、下水道、公证人、分类表、低能儿……

        同义:解放、主义、阶级、公开、共和、教授、斗争……

        动宾:脱党、投票、投资、抗议、规范、动议、处刑……

        其它:日语复合动词去除遣假名,如取消(来自“取り消し”)、支付(来自“支払い”)、飞出(来自“飛び出し”)、取出(来自“取り出し”)、打消(来自“打ち消し”)、见习(来自“見習い”)、引出(来自“引き出し”)、引起(来自“引き起こし”)、换乘(原为“乘换”,来自“乗り換え”)……

        上面那些已经能够涵盖现代日语甚至于汉语大部分生活科学词汇了。而和制汉语最伟大的方面在于,其成功利地用如同西文的“词根”、“词缀”等用法,拉开了汉语词汇的复合词使用帷幕。好比说,英语中在名词后续“-ology”即把该词转变为了一门学科,和制汉语中也仿照这样,可以在词语后续“学”,比如说“生物”后续“学”便成为了代表生物这门学科的复合词“生物学”。下面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图3:英语的词根词缀】

        化:一元化、多元化、一般化、自动化、现代化……

        式:流动式、简易式、方程式、日本式、新式……

        炎:肺炎、胃炎、关节炎、气管炎、皮肤炎……

        力:生产力、原动力、想像力、劳动力、记忆力……

        性:可能性、必然性、偶然性、周期性、习惯性……

        的:大众的、科学的、绝对的、公开的……

        界:文学界、艺术界、思想界、学术界……

        型:新型、大型、流线型、标准型、经验型……

        感:美感、好感、优越感、敏感、读后感……

        点:重点、要点、焦点、观点、出发点、盲点……

        观:主观、客观、悲观、乐观、人生观、世界观、宏观、微观……

        线:生命线、战线、警戒线……

        率:效率、生产率、增长率、利率、频率……

        法:辨证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方法……

        度:进度、深度、广度、强度、力度……

        品:作品、食品、艺术品、成品、展品、废品、纪念品……

        者:作者、读者、译者、劳动者、缔造者、先进工作者……

        作用: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光合作用、心理作用、副作用……

        问题:人口问题、社会问题、民族问题、教育问题、国际问题……

        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新时代、旧时代……

        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国际社会……

        主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浪慢主义、现实主义、帝国主义、排外主义……

        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中产阶级、无产阶级……

【图4:和制汉语词云图】

        类似这样的“词根”在和制汉语还有很多,在现代汉语和日语中都已经习以为常了,甚至日常使用中都不会意识到这是一种语法。不过正是如此,也能侧面印证和制汉语的强大造词能力和对于语言的巨大优化。甚至是当和制汉语流入朝鲜越南后,也迅速融入了同为汉字文化圈的其它语言,成为了现代朝鲜语(韩语)中汉字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朝鲜较韩国更为明显)和越南语的一部分名词。本人朝鲜语能力有限,在此就不展开详细论述了。

        感谢和制汉语这个伟大的发明,以一个巧妙的文字载体,造福了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大家,走上新时代文化的快车道

【图5:离不开和制汉语的高中政治教材】(注:本人将和制汉语用颜色标记)

 

(二)      小谈协和语

        协和语并没有和制汉语那般风光无限,它只是个语言融合产生的“畸形儿”,甚至背后因为历史问题文化问题和语言本身的问题而骂声一片。相信大家对于协和语这个概念早有耳闻:抗日剧里鬼子嘴里的“花姑娘你的良心大大的坏了”,或者是现如今越来越多人网络上使用的“伪日语”:“今天依旧是没有元气的泡面营业”。

【图6:某抗日剧剧照】

        所谓协和语,是除和制汉语外,日语和汉语“和汉折衷”后的一种汉语与日语的结合语言。和制汉语在语言学中,被称作是一种“皮钦语”(Pidgin)。皮钦语指的范围更广,是任何两种不同的语言,由于交流的现实需求而磨合出的一种中间性语言。一般的皮钦语词汇都比较有限,语法都倾向于省略形态变化,并且名词代词性数格变化和动词时和态变化通常被省略掉,同时发音也倾向于简单化。协和语是皮钦语的典型,我下文将以语言的角度来论述协和语,尽量减少我的主观立场表示(由于话题一定程度上比较敏感)。

【图7:协和语属皮钦语】

        协和语最早于上个世纪初在我国东北被创造,当时是因为东北百姓要和来东北的日本商人做生意,于是创造出了这么一个能令双方都听得懂的中间性语言。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日本军国主义愈发盛行,从日俄战争日方胜利、设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直至九一八事变建立“满洲国”(伪满)后,日本在其殖民地推行了使用日语的强制政策。在全民学习日语的同时,协和语便充当了一个过渡语言的角色

        这个时候不妨可以通过抗日剧中鬼子口中的话,对于协和语进行一层剖析。用一句经典的话:“花姑娘给太君咪嘻咪嘻好好的干活”(女孩儿给长官乖乖吃饭)。也就是说,这句话使用了日语的语序,同时利用了汉语和日语的杂糅词汇。这句话中,【主语】+【补语】+【宾语】+【状语】+【谓语】,是典型的日语“主宾谓”语序,并且还出现了“太君”、“咪嘻咪嘻”这样的日语“魔改词汇”。

        这个时候需要隆重介绍一些臭名昭著的协和语奇妙词汇。“咪嘻咪嘻”一词,意为吃饭,来自于日语“召し上がる”中的めし,直接采用音译。“太君”一词,意为长官,来自于日语“大人”,既是音译更是意译。与此类似的还有“开路”(“帰ろう”,走回去)、“八嘎”(“馬鹿”,笨蛋),这些词也都是抗日剧中的常见词汇,都是协和语“生造出”词汇的典型代表。还有如同“大大的”等词汇,其本身就是日语词汇,便也直接拿来用了。

【图8:满铁纪念章】
【图9:抗日剧协和语】

        协和语在当时沦陷区可谓是“红极一时”,在日本侵略者的高压统治下,不光是街道招牌上几乎清一色使用,人们平时的对话中也逐渐从汉语转变为了这种日语与协和语交杂的场面。协和语本发自东北,但随着中国战场向华北转移,协和语也逐渐向全国扩散,其中“满铁”社员和“满蒙开拓团”员工(二者本质都是日本侵略者为了奴化中国人的政治工具)由于是坐在火车这一快速交通工具上,于是对传播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图10:满铁某车站】

        协和语的主要使用者,据日方调查是妇女儿童。由于当时女性需承担家务,不得不去店铺采购生活必需品,与洋车夫、小商贩的接触非常多。一日本作家曾记载:一名新京(当时伪满首府,今长春)妇女去菜店买水果,她问店伙计:“你呀这个坏了没有か”,店伙计回答“坏了没有,你的一个咪西咪西,好。”句子意思我们现在大致是可以猜出意思的,从中明显可见协和语所谓“和汉折衷”的杂糅结果

        对于协和语的态度,自抗日战争胜利后,便是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的耻辱被对待。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华北与东北地区进行了强有力的协和语清扫行动,使得协和语完全在中国绝迹而日方则是以美化协和语的角度评价,称其为“文化共荣。客观上来看,协和语最初也只是一门“过渡语言”的皮钦语,为了中日民间做生意而生,不过后来因为侵略而摇身一变成为奴化中国人民卑劣工具的一环。

        不过协和语却有一个非同寻常的作用:它是二战日本侵华的一个非物质罪证。众所周知,二战日本战败后,想尽一切办法销毁战争罪证,妄图在东京审判中将判罚降到最低。然而比起能销毁的物质,这种传播在文化中的印记是难以销毁的。如同协和语一般的非物质罪证还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还有伪满版和朝鲜版的《铁道唱歌》

【图11:东海道线《铁道唱歌》】

        《铁道唱歌》是热爱铁道的日本人,以“地理教育”为目的,给自己国内领土上每一条铁道线创作的歌曲,将同一旋律加以不同填词。日本本土最著名的《铁道唱歌》有东海道线版、东北线版等。在东京审判前,调查员来到长春等地,当地百姓都能够用日语流畅地唱出“满铁”版的《铁道唱歌》,旋律和全日本统一版完全一致。真所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协和语也是如此,这是何等戏剧化!

【图12:东京审判】

        其实广义上的协和语(一定程度上可归为严格皮钦)也包括当今汉语中使用“非和制汉语日语词汇”的现象,常见的词比如说“番剧”、“元气”、“营业”、“料理”、“写真”等,其中以ACGN及其衍生亚文化为主流。对此我将其视作是一种类似于流行语的使用,是无可厚非的。并且这甚至能够借助一些日语中的简短巧妙表达,去完成一些汉语冗长的复杂翻译,这正是值得鼓励的文化交流互鉴影响现象

【图13:日本料理】

 

(三)      一点后记

        说完了和制汉语于协和语这两个日语和汉语联系最密切的方面,我相信大家都对此能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制汉语的“反哺”到现在令全汉字文化圈都受益,然而协和语的“杂交”却一点也不光彩语言如同文化,只有相互借鉴才能令彼此进步,单方面的侵略性输出或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杂糅都会令其变为一个四不像的怪物。语言文化间的交流需要“取之精华、去之糟粕,正如同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一文中所说的一样。

【图14:鲁迅的《拿来主义》】

        我们该如何令我们民族的文化上升、走向世界?这便就要提及当代教育部对于中学生学习外语制定的方针:增强外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之间需要良好的语言基础作为相互增进了解的必要条件,也只有这样才能破除壁垒、消除偏见。我国在与国外交流的过程中,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棘手而迫切的难题。我国的小语种教育也处于一个增长期,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接触学习小语种作为第二外语。

        值得高兴的是,日本对于我国影响较其他非英语国家强太多,日语教育已然成为了小语种教育的龙头。我相信这将是未来中日友好的有利条件,未来的时代将给予中日交流更多的是契机。中日友好需要我们这一代去继续建设,去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更加密切地展开相互交流,由语言互鉴文化,于互动方见真情。

 
【图15:中日友好】

       中日历史上曾有前期提到的汉字文化圈和本期论述的和制汉语的佳话,更何况今日明日乎?我相信定会有如同和制汉语般的伟大创举出现,只待你我之努力

 

长松于2020-5-14

好时代来临之日

小谈和制汉语与协和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