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5年没复发,只因为做对了这3件事


很多抑郁症患者在复发后,思维和认知上又会走上以前的老路,陷入从前的绝望。于是开始冥思苦想一个问题,抑郁症到底怎么做才能不复发?
想要让抑郁症彻底远离我们,保持念头的通达很重要。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当我们身处于抑郁症中时,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困境中,整个思维同样也是处在困局之中的。
所以,想要不再被这种困境束缚,我们就要在思维上破局,保持念头的通达,就好像抑郁症要在这边堵住你,但是你要从另外一边找到出口。

一、把自己看小
《道德经》有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抑郁症患者总是觉察到自己不够强大,不够完美,不够优秀,所以总是在思维上有一种责怪自己,贬低自己变得习惯。在行为上也总有着把自己往变优秀、变强大方向上去引导。由于自我要求和期待太高,一旦出现了不令人不满意的结果,他们的情绪就会因此而坠入深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思维习惯?其实都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看的过于重要,因此对自己一直保持着高要求。
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人,你见过事业特别成功,又十分关爱家庭,又特别会教育孩子,又特别孝顺,又品德十分高尚,又很有正义感,又外貌上佳,又十分有才华的人吗?
就算有,也很少吧?
所以,一直去追求完美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本质上就是给自己制造困难。
当你不再追求完美,不再因为某个缺点而一直自责,不再要求自己一定要变得强大的时候,你才能卸下沉重的伪装,接纳真实的自己,你的心里才能彻底的得到放松。
当我们投资失败、感情受挫,事业受挫,健康不佳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一定不会坐以待毙,它会参与事件的整个过程,并且对其做出合理化的解释:认为是自己不够强大、自己不够细心,认为自己不够有智慧。所以我们总是在比人面前表现出强大,当这种内外的冲突不断加剧的时候,没有心理动力做支撑,精神力很快就会崩塌。
当你不再执着地去成为谁,不再用“强大、完美、优秀”作为考核自己的唯一标准,那么你会发现,这个世界除了不断给自己施压,其实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等着我们去体验,去享受。
当你不再要求自己去成为别人,而是回归真正的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让别人成为别人,让花成为花,让树成为树,那么就会缝合弥久分裂的身心。从身心分裂到身心合一,那么自己就不再和自己对抗,疗愈就是消除内心冲突后的宁静。

二、能够动起来,就一定要动起来
为了防止抑郁症复发,在我们有力气动起来的时候,一定要动起来。
大脑成像技术显示,某些抑郁症患者,特别是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他们的脑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不但神经递质的分泌发生异常,而且灰质、杏仁核、海马体等部位都受到抑郁症的影响发生了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情绪崩溃、记忆障碍、思维上总是处于消极状态。
而运动恰好是锻炼大脑的良药,因为很早人们就发现,运动会催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保护海马体等区域的神经元免受皮质醇的干扰,让神经元恢复自然放电的状态。从而让大脑回归健康的思考状态。
与许多抗抑郁药物不同的是,运动不是选择性地影响身体和大脑中的哪种物质,而是调节整个大脑的化学物质,整体地让我们地大脑恢复到正常状态。
运动通过调节前额叶皮层的血清素、多巴胺、去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让我们感受到愉悦感。
所以,亲爱的患友们,趁还能动起来的时候,走出去,动起来,去公园跑步,去商场逛街,去海边看海,去和朋友吃饭,购物吧。能大动就大动,能小动就小动,生命会在运动中起舞,命运会在运动中改变。

三、把结果看小,把过程看大
大部分人痛苦的原因在于把结果看的太重要。
比如,期末考差了,就否定自己一个学期的努力;
一个项目没做好就否定自己的工作能力;
一次被分手就觉得是自己太丑,太穷,太差... ...
如果凡事都只看结果,谁不抑郁呢?
每个人生命的尽头都是死,我们就要否定整个生命的过程吗?
人生就像登山,当你把意识指向山顶的时候,那么你走的每一步都会觉得充满了辛苦和痛苦,你会越走越累,越走越辛苦。
当你把登山看做一场旅行,每走几步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放眼当下时,你的心就会获得宁静。
王阳明说:山高万仞,只登一步。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就像沧海一粟。你今天看得比命还重要的东西,也许经年之后你会云淡风轻的在谈笑间作为一件谈资。
你的高学历也许会成为你放不下的障碍,你的高颜值也许会成为你婚姻中的羁绊。
所以,当我们用固有的好坏对错的标准,来评判自己评判世界,那么就会陷入头脑的限制性信念中。
如果我们能接受事情的不确定性和多面性,那么我们就不会陷入执着,也不会产生执念,更不会掉入自责,恼怒的漩涡。
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顺其自然,也就释然。